经公众号“bookface"(微信ID:bookface000)授权转载。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霸气吧?
这么霸气的诗句,出自一个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尼采叔叔这人吧,一言难尽。
可是有一点,从没有任何人质疑过——他是一枚不世出的天才。
尼叔10岁那年,也就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当同龄人都在吃饭睡觉的时候,他就一口气写了50多首诗和一首圣歌;等到尼叔14岁,已经开始写自传了;然后中学时就开始写小说。
对自己的天赋,尼采很谦虚,他在自传《瞧,这个人》的前三章就集中讨论了三大宇宙终极难题——
我为什么这样有智慧?
我为什么这样聪明?
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优秀东西?
尼采的答案是什么呢?总结起来两句话——
一离不开我的生活环境;
二离不开我的多读多思考。
1884年,尼采出生在德国洛肯小镇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在当牧师之前,曾经给四位皇室公主当过家庭教师,他非常喜欢文学和音乐。
耳濡目染,尼采从小也爱看书、爱听音乐。但是,好景不长,尼采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6岁时,弟弟也死了。尼采离开了故乡,搬到瑙姆堡,跟着妈妈、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妈一起生活。
至亲的接连去世,对小尼采的心灵造成了不小打击。
他变得非常孤僻,再加上身体孱弱、从小就近视,上学了也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唯一的朋友,就是自己的妹妹。
他只喜欢待在一边,自己看书、画画、听音乐。除了《》,他还开始接触歌德、海涅等作家的作品。
书看多了,思考多了,就容易有自己的见解。这个孤僻的少年,开始动笔写诗,表达自我。
有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乃一面镜子,
在镜子里认识自己,
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
也只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你们云雀,请带去,
这些娇嫩的鲜花!
我要拿它去装饰,
父亲大人的老家。
有少年的顾影自怜:
我遥望远方悲泣,
看不到征帆回航。
如此孤独而忧戚,
痛断了我的肝肠。
一枚大大的文艺青年。
这时候的尼采,还只是刚踏上文艺界的菜鸟,写的东西多数都只关注自己,动不动就伤春悲秋,感慨人生无常、前途迷茫,跟个忧郁王子似的。
让他正式从文青进阶到哲学boy的,是唯意志论哲学大师叔本华。
叔本华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有着一整套悲观哲学体系。他认为痛苦是生命的本质,每一部生命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放弃挣扎吧,人活着没啥意思。
读了叔本华的著作之后,尼采开始用哲学的思维,对自己先前怀疑的、当时德国的,进行激烈的抨击。
在《欢悦的智慧》一书中,他说:
决心反对,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动机,而是兴趣了。
然后,他喊出了那句举世震惊的话——
上帝死了!
人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不能靠神来解决,靠的是人类自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超人”:
人是最勇猛的动物, 因此他超过了任何禽兽,人的凯旋的奏乐克服了任何痛苦。
勇猛的同时也击破了面临悬崖边缘的晕眩:人生何处不置身于悬崖的边缘呢!勇猛是最好的击杀者,也击破了怜悯。
尤其是在普法战争之后,对整个德国文化,他也感到越来越失望:
我们这整个低劣的文化统统掉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恶魔手中了。
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他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当时德意志帝国的和:
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
之所以尼采会这么“火大”,跟他所处的时代有着脱离不了的干系。
尼采二十几岁的时候,相继爆发了普奥战争、普法战争。跟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希望能走上战场,为国争光:
当祖国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战斗时,在家里坐着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于是,两次战争,尼采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军去了。别忘了,尼采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还近视,每次都是勉勉强强达到征兵要求。
两次参军,第一次军训时就被摔下了马,只能躺着休息半年;第二次只能在后勤部队当护理兵。两次都很悲催地没能真正上前线。
但是,这两次战争却深深地刷新了他的三观。在军营中,他看过太多伤亡,逐渐对战争产生抵触和反感。
在他眼里,战争就是魔鬼,无论到最后谁胜谁负,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倒退。即使在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但他依然认为当时的德国文化,开始变得越来越野蛮无知。
德国文化没有意义,没有实质,没有目标,。
另一方面,他又很矛盾。看着凯旋的军队威武地走在大街上,迎接乡亲们的拥抱,他又觉得,这种强势的意志力,是人最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意义:
最高最强的生命意志并不表现在可怜的生存竞争当中,而是表现在作战的意志当中,表现在权力和优势的意志当中。
这种意志,归纳成一个字,就是——要!
要战斗,要权力,要超越一切的权力。
这么具有攻击性的观点,就像平地一声雷,炸响了整个德国文学界。当时尼采在瑞士担任文学教授,年纪轻轻,二十来岁,拿的工资几乎是最高的,每个月500瑞士法郎。
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喜欢邀请他去做演讲,参加宴会。尼采经常穿上一身帅气西装,脸上顶着一挂硕大的胡子,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宴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前程无量。
这股尼采风,后来也吹到了中国。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尼采在中国,代表着革旧鼎新、个性解放,成了反传统的先锋。
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傅斯年等,都是他的迷弟。其中一名大写的死忠粉,就是鲁迅。他把这位爱豆称为“偶像破坏者”“轨道破坏者”,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尼采提出的“超人”观点,就连《狂人日记》,也受到尼采的影响。
若夫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希望所至,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
但是,枪打出头鸟。这么大胆前卫的思想,自然也会招致不同的声音。作为一名受过洗礼的徒,把骂得狗血淋头,也让尼采得罪了一大批信徒。
书卖得不好,卖出去的,也反应平平,甚至还招骂。后来就连他的知己好友,也越来越不能理解他的思想。
到了2003年,世人才能理解我的学说的魅力和震撼力。
他变得越发孤独,每天都不愿意出去见人,只是默默待在房间里写写写。
心情苦闷,令尼采的身体每况愈下。头疼、胃病每天都在折磨他。35岁那年,他只能从大学辞职,回到家中休养。人到中年,孤独的尼采也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年轻时他暗恋过别的女孩,但是因为自己太孤僻,不敢跟女孩表白,最终都无疾而终。30多岁,他遇到了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女人——莎乐美。
莎乐美是个才子收割机,跟弗洛伊德、里尔克都传出过绯闻。尼采更是爱她爱到疯狂。
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见面,尼采就爱上了这位只有21岁的俄罗斯少女,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们是从哪个星球一起落到这里的?
那段时间,尼采在酝酿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莎乐美担任他的助手。
那段时间的尼采,不像之前那么郁郁寡欢。他想跟莎乐美更进一步,于是便通过朋友,向莎乐美求了两次婚。这个boy也是心大,明知道朋友也是喜欢莎乐美的,还天真地以为朋友会更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
结果朋友没尽心给他传达,反而提醒莎乐美,尼采没什么钱,根本不能维持一段婚姻。眼看求婚两次莎乐美都没吱声,尼采很失望。莎乐美对这位才子,更多的是仰慕他的才华,并没有想过要和他结成夫妇。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最终还是以分开收场。
离别之前,尼采安排了一次三个人的合影。尼采和朋友拉着小板车,莎乐美坐车上,挥舞着一条小鞭子,暗示着在三个人的关系中,莎乐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这画面,看一次尴尬一次。每次都能令人想起尼采那句令广大女性同胞都很不爽的名言:
男人啊,你到女人那里去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鞭子。
莎乐美离开之后,尼采重新陷入了孤独中。事业的坎坷、爱情的不顺、外界的非议,再加上头疼、胃病的折磨,让生性孤僻的尼采越发脆弱,精神状况越来越不稳定:
即使在这里,我也未能完全摆脱今年这场噩梦(指与莎乐美关系破裂)带给我的打击,我感到寒冷、病痛,我在经受着巨大的折磨。
谁也不会想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匹马。1889年,45岁的尼采走在街上。
他看见一个马夫,正在残暴地抽打他的牲口。这一幕严重刺激了尼采,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在街上大哭大喊起来,发了疯一样扑上去,抱住了母马的脖子。结果没能成功保护这匹马,反而被马重重地摔在地上。
送到医院之后,尼采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瘫痪性麻痹。这位一直宣扬着“上帝死了”的哲学家,自己先疯了。得病之后的尼采,经常在街上徘徊,有时甚至会突然拥抱和亲吻街上的陌生人,大喊着:我是神,只是打扮成这样!
接下来的差不多10年时间里,他都要靠妈妈和妹妹照顾生活起居,再也没法拿起笔,像年轻时一样,振臂高呼。
1900年8月,躺在病床上的尼采开始发高烧,不断说着胡话,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终年56岁。
这位思想超前的诗人、哲学家,在苍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超前的思维,注定难以被常人接受。
群星灿烂,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但它的光,终于达到我们的眼睛。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在我军历史上,有三位朱光,其中一位参加革命最早,生平最为传奇,但在今天却鲜为人知。
六出祁山:诸葛亮是为兴复汉室打一剂强心针?还是因为个人之好恶?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李自成麾下的农民军在碰到清军之前,基本上只和明朝官军交战,其实力亦是在双方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