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好久都没有动笔写一篇长长的科普文了。
读书依旧,笔记依旧。虽然生活有段留白,但是大脑从未留白。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以终为始,重新出发。
最近开始习惯把一些闪过的想法,即刻记录下来,知乎“想法”就成了分享的快速通道。
有好友问我:你花那个时间写这些想法有什么用?
我说:有的人就爱瞎捉摸却又不吐不快, 不为别的,就为喜欢。
这些想法,或许比较零碎,但是希望能激发你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Eleanor Roosevelt
【1】
生活中的有些人,他们虽然表现平平,但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社会心理学家可能把他们归类为高自尊的人。
兴起于上世纪中期的“自尊运动”,在美国曾经烧的如火如荼。除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二战、大萧条),这场自尊运动也得益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盛。荣格说,我们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最大潜能,就需要“绝对看得起自己”;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但是自我实现几乎做不到。那么高自尊,算作去而求其次?
从加州开始,自尊运动以燎原之势在美国迅速铺开。心理学家们预期:高自尊可以降低犯罪率,可以减低青少年怀孕的概率,还有吸毒酗酒等等。 因此,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了提升孩子自尊水平的运动中......
到了2002年,美国心理学家在综合了上千项关于自尊的研究发现:高自尊和高成就之间没啥必然的联系,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结果不一;反倒是,高自尊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具有攻击性,在婚恋中,也容易是那个回避问题转身离去的人。
这脸打的啪啪响!
You don’t have to become great, and you just need to feel great! 自尊运动得余毒至今可见,美国多少大学生,做得不咋地,但说起来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唬人一时管用,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孔雀开屏时的屁股。
真实不扭曲的自尊,才会让心智更健康!
【2】
是人,大抵抵不过自己脑中杏仁核或者边缘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当一个事件(和自己有关的也好无关的也罢)强烈刺激到脑中的这部分,我们就更难用理性认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相反,这样的时候,往往是情绪牵着认知走,影响我们的即刻决策和行为。
【3】
第一次听到“虚假记忆”(false memory) 这个词,还是十几年前在华盛顿大学的一堂社会心理学课上。那时听到这个词,的确很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我们的记忆不都是准确的,因为我们构建记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重构记忆,记忆里便也是虚虚实实的纠缠在一起。比如,我们回想起曾经和某位恋人的分手场景,这段记忆里就很有可能添加了我们自己的想象,但是我们却认为那是真实发生了的。
虚假记忆,不但可以由我们自己生成,而且还可以被外界植入进去,特别是我们比较信任的亲人和朋友。也就是说,关于我们的一个事件或者场景,如果被可靠信息源传递了很多次,我们就信以为真,而且还能言之凿凿的进行“回忆”。
既然虚假记忆可以被植入,那么科学家就想着怎么能通过虚假记忆的植入来做好事。比如,有些心理治疗手段,其实是通过植入虚假记忆来降低或者弱化曾经的创伤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不禁想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记忆特别是自传体记忆,对他们的自我认识特别重要。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是他们生活记忆的主要创造者。如果在孩子经历负面事件的时候,家长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事件,从而构建中性的乃至正向的记忆,对他们的性格养成以及自我认知都有积极的影响。
【4】
早前就意识到自己有个不好的嗜好:特别爱买笔,各种笔,买了往往也不用。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精美多么昂贵或者多么值得珍藏,而是因为“饥渴”,幼年时喜欢各式笔而不可得。
生命就是这么奇怪的一种存在,它不喜欢缺失,找机会便会弥补,哪怕是变相的。
如果你曾缺爱,也许终其一生都在各种关系里寻爱,却往往寻而不得;如果你曾贫困,也许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去拥有;如果你曾受尽屈辱,也许所有的成功都是为了光环和荣耀;如果你曾不能自主,也许你对孩子或者爱人的好只是你重拾掌控感的方式。那些曾经的缺失,早已经在大脑深处永久的注册,陪伴而来的饥渴,也无意识的成为了我们行动的发动机。
改变,源于自省。
【5】
听过一期关于癌症的TED演讲,主讲人最后总结了一句话,“ eat healthy, sleep well, stress less, and exercise more” ,作为给大家远离癌症的忠告。其中谈到的压力(stress),是任何人都会体验到的心理状态,长时间的压力感受对身心都有损害(焦虑,抑郁,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生活境遇,有的人体验到的压力会比其他人高呢?先天神经生理基础和激素水平固然有一部分作用,但是后天的生活经历,尤其生命初期的经历,也塑造了我们的压力应对系统。如果我们幼年长期身处逆境(贫穷,饥饿,打骂,虐待,忽视,霸凌......),我们的压力应对系统便始终处于激活状态,阈限逐渐变低,系统越来越敏感,当这固化变成了我们的“正常状态”时,我们就更容易感受到压力,抗压能力也比较低。
【6】
遗憾(regret)是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被认为是杀伤力位列第二的消极情绪。那么,我们是对【发生过的事情】还是【没发生过的事情】更容易感到遗憾呢?有证据显示,我们更容易对那些希望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感到遗憾。比如,我当初要是能更努力一点,就能咋地咋地!因为这种遗憾,让我们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似乎回到过去,事情会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不断地如牛一般的对那些遗憾的情景和事件进行反刍和咀嚼,内心也就不断地被遗憾所啃食。而这,是很多人最终抑郁的元凶。
【7】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防御性很强的人,往往太把自己当回事,固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安全地活着却停止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