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滚石》杂志曾打趣地说,小布什在伊拉克折腾了好几年,也没理出个头绪,而半个世纪前,四名利物浦人仅凭几首歌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美国。这四名利物浦人就是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披头士的四名成员。
最近,这四名“rocker”在北京也掀起了热潮。3月24日,“明日披头士”世界巡回展在今日美术馆揭幕。展品包含了1963-1972年间,由英国镜报记者所拍摄的披头士台前幕后的经典瞬间,包括1966年在日本武道馆的演出。
正是这场演出,令不少日本作家开始中了披头士的“毒”,他们无数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埋下致敬彩蛋。在挪威,一部以披头士为灵感的作品获得了最高文学奖;在中国,更有一位你意想不到的作家也是披头士的“死忠粉”。今天,岛主就带你一睹这些作家内心深藏的摇滚情怀。
在日本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曾在自传中说,他的时尚理念,是对整个时尚圈投下了一枚炸弹。而当年空降日本的披头士,则可以称得上是对整个日本社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山本耀司
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家家户户换了彩色电视机。外面的世界,正冲击着这个东亚岛国。第二年陷入僵局,“反安保运动”爆发,大学生们开始罢课。1966年,连续三天的狂欢夜,将一切点燃。当年6月,刚刚在美国吹响“英伦入侵”号角的披头士在武道馆举办了三场演唱会,容量1.4万人的武道馆被挤成了沙丁鱼罐头。年轻人的叛逆情绪,一夜之间找到了宣泄口。
这一年,东野圭吾8岁,村上龙14岁,村上春树17岁。震耳欲聋的吉他声与打击乐,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1966年披头士在武道馆举办三场演唱会的演出信息
后来,东野圭吾一次次在自己的侦探小说中提到披头士。《圣女的救济》里被害人最喜欢的音乐是披头士的;《信》里主人公曾经参加过乐队的表演,唱的正是披头士的《Imagine》。而最为我们熟知的,恐怕还是《解忧杂货店》中那个中二少年浩介的故事。
东野圭吾用大段的篇幅描写了浩介观看纪录电影《Let it be》的心理感受。少年从披头士的音乐中,获得生活的动力;也从披头士的解散中,得到离家的勇气。
东野圭吾
从某种意义上说,浩介就是那个深爱着披头士的东野圭吾,看到自己钟爱的乐队解散的一瞬间,仿佛心中的坚守也随之崩塌。东野圭吾借笔下人物浩介之口,为披头士的解散找到了借口: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
两个“村上”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致敬披头士。村上龙在半自传小说《69》中,让少年们听着披头士,学着伍德斯托克的嬉皮士们,搞了场校园封锁运动。
村上龙
村上春树则在单曲循环披头士的《Sgt.Pepper’s Lonly Hearts Club Band》(《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120遍后,写完了《挪威的森林》。题目用的是披头士的歌名,故事的背景正是60年代。据说这首歌和约翰·列侬本人与几个女人的爱情故事有关。巧合的是,这本被小资青年奉为经典的小说,讲的正是男孩渡边与女孩直子、绿子之间的感情纠葛。
村上春树
而熟悉村上春树的岛民恐怕也都清楚,这位文艺大叔的终极理想,就是跑跑步,经营经营爵士乐酒吧,每天放着披头士、鲍勃·迪伦的音乐,安详度过一生。
既是诗人,也是“摇滚老炮儿”
如果这些日本作家都在你的意料之中,那岛主就要放大招了。下面要说的这位作家不仅是披头士的狂热粉丝,据说也第一个将“rock”翻译成“摇滚”的人。他就是诗人余光中!没错,就是那个写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余光中。
余光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余光中赴美留学时,就开始钟情于摇滚乐。他在1972年发表的散文集《焚鹤人》中就有一篇题为《摇滚乐与现代诗》的文章。
在文中,他回忆1969年在美国丹佛时,最能消愁解忧的不是文学,而是摇滚。而他最喜欢的摇滚歌手正是披头士。那首著名的《乡愁》,正是他受披头士摇滚乐启发后的即兴之作。
年轻时的余光中
余光中不仅寄情于摇滚,还对摇滚术语“门儿清”。就像我们今天对“pogo”“跳水”如数家珍一样,余光中曾说,摇滚乐有它的帮规和行话,比如讲过瘾,摇滚乐中就叫groovy。Groovy的原意是唱片的纹路,沉醉于沟纹之中,就叫过瘾。
而作为一名诗人兼翻译家,余光中自然也没有放过翻译披头士歌曲的机会。《When I'm sixty four》(《当我到六十四岁》)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在余光中的翻译下,这首小曲凭添了淡愁与轻怅。
那时连你也老了,
只要你肯开金口,我就愿跟你厮守。
我可以帮助,修保险丝,当你的灯不亮时。
你可以在炉边织毛衣,星期天早上兜风去。
整整花园,除除杂草,要你做更多我也不会。
你还会需要我吗,还会喂饱我,
当我到六十四岁?
怎么样?有没有品出一丝《乡愁》的味道?
“披头士,让我不再孤单”
相比余光中和日本作家含蓄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披头士的热爱,挪威作家索比·克里斯滕森就直白多了。1984年,时年25岁的他写下了一部名为《披头士》的小说,一举拿下了挪威最高文学奖卡佩伦文学奖。
在这本书中,他虚构了四个奥斯陆男孩,他们热爱摇滚,崇拜披头士,并分别以乐队成员的名字为自己取了绰号。
索比·克里斯滕森
当然,这些小把戏就算是披头士的初级粉丝也会玩。而作为一名死忠粉,索比巧妙地选择了披头士的21首歌曲或专辑名字,作为小说的章节标题,并埋下了不少隐喻与互文。比如,第二章用的歌名是“She’s a woman”,对应的是主人公第一次看女性;而第六章“Yellow Submarine”(黄色潜水艇),对应的是湖边捕鱼;再有第十章“Hello Goodbye”,讲的是告别少年时代的宣言。
黄色潜水艇
索比曾对上海乐评人孙孟晋说:“当我在听披头士音乐的时候,我有了非常新颖的发现,我的所有的困惑、我的害羞、我的希望,和他们的音乐产生了共鸣,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孤单了,原来我可以在这群人身上找到共鸣。”
这是每一个喜欢披头士的作家,乃至世界上每一位摇滚青年的心声。在无数个孤单、怅惘的日子里,摇滚给予了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也给了作家们创作的灵感。
想阅读在披头士的影响下诞生的伟大作品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展 讯
明日披头士世界巡回展
时间: 2018年03月24日-2018年05月27日 10:00-18:00(周一闭馆)
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票价:80元
策划 / 卢隽婷
文字 / 耿 汉
编辑 / 危 敏
视觉 / 徐铭远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世间总有一本书,能治愈你哒
获取更多文化福利
欢迎添加岛主个人微信
不老斯基【ID:bulaosiji】
往 期 回 顾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
沈小姐 | 分享收获农场 | 珍妮特·温特森 | 神奇女侠
复古摩托车 | 人民的名义 | 张晓风 | 金缮修复师
天真蓝 | 《未来简史》| 美式工业风 | 见字如面
该文章为拾贰象岛island原创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针对侵权行为,拾贰象岛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你就能成为「拾贰象岛」的「岛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