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Live / 实地探访 / 热点探秘 / 深度探讨
最近密探和粉丝盆友们交流的比较频繁,举行了数次聚会。到场的各位读者们都在硅谷各大科技公司工作,包括谷歌、Facebook、Uber和雅虎等等。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已经跨入“人生赢家”的大门,然而密探发现:大家现在面临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身为华人,并不熟悉美国企业的工作“密码”和职场规则。如何尽快晋升到更高级别?成为大家反复讨论的热门话题。
想读者所想的密探君,为此特地拜访了有着“硅谷IT黄埔军校”之称的来Offer,并采访了来Offer教师团队中曾在一线公司担任Director/Manager的两名成员——石老师和刘老师。
石老师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CMU和斯坦福大学,在2008年加入Facebook,离职前是Facebook的L7,管理着30人的manager,级别属于公司前2%;后来加入来Offer,成为教师团队的一员。
刘老师则是一位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专家,并且在中美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曾担任雅虎的高级管理职位(Senior Manager)。
两位老师基于自己的工作晋升经历,以及上百起成功辅导学生入职和升职的经验,为我们解答了这个困扰广大华人的难题:如何做到一路通关,在硅谷职场“芝麻开花步步高”?
首先,是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般来说,从刚入职的 Entry Level到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的过程,虽然对于职业发展很关键,但通常都能安然度过。
关键是下一步的选择,一般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从 Individual Contributor 到架构师,再到技术负责人(Tech Lead)。如果想走这条路,就需要磨练自己的全局架构能力;需要懂得从设计(Design) 开始,如何管理整个项目。
另一个方向是从程序员到manager,再到总监 director。选择这条路径,大家就要注重自己对人员和资源的管理能力。能否与各种背景的员工和合作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朋友们时常调侃,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但在美国,很多人将编程当做终身事业一辈子发展。比如著名的微软活化石,David Cutler 老爷子,今年已经75岁,仍然是程序员的身份,每天来办公室上班。然而他的工作,是直接向微软 CEO 汇报的。
中国人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很多时候更愿意选择 tech 路径。
但是,石老师和刘老师告诉我们:他们接触的很多年轻学员,非常希望冲破自己的Comfort Zone,走上管理者位置。
不过归根结底,大家做选择时,还是以自己的兴趣和技能为主要判断标准。无论选择哪条职业发展路径,只要掌握关键“诀窍”,都能做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些诀窍一一分解。
首先问一个主要问题:硅谷的科技公司给员工升职,最看重什么因素?
两位老师不约而同,说出“IMPACT”这个词,即你做出了什么事情,deliver了什么,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影响。
以管理者的眼光,纵观那些能做出最大 impact 的人,两位老师总结出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特质:动力(Motivation)和努力(hard working)。
这个答案看起来“意料之中”?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即使最前沿的科技公司,做的事情也不要求你有超级高智商。只要进入公司,大家就可以看淡曾经的傲人学历背景;高智商也不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相反,工作特别有动力的人,特别努力的人,才更容易获得重视和成功。
这里,两位老师提供几个实践方式,以有效保持你的动力和努力。
首先,大家不要只盯着自己手头的任务,可以选择自愿帮助其它的项目组或者部门,或者直接申请更多的职责——这是为了提高你在整个组织内的价值。这样做,除了能展示你的兴趣和渴望,也让大家的目光注意到你原本做的事情上。
第二点,多看多学,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举个最容易操作却有效果的例子。你拿到一个任务,很多人就盯着自己的这点代码改一下,做个test,就完事了。但实际上,你可以把你这个任务周围的代码浏览一遍。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任务的上下文背景(context),提升自己code和review的质量。而且,通过逐渐积累,几个月后,你对代码的理解和编程能力会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要对行业内的新闻动态保持关注,比如 follow 一些该领域的大牛们个人博客。技术更新如此迅速,大家若能跟上脚步,点出最新技能点,除了是晋升的一大利器,也让你在市场上“始终很值钱”。
如果把打拼事业比喻为建造高楼大厦,那么保持动力和努力就是其“基石”,而你做事的方式,就像你的建筑设备和材料,决定了你的建造速度。
在美国公司,做事的方式是评价的重要指标,而最关键的两点是保持透明(Transparency)和合作分享(Collaboration)。这恰恰是很多华人工程师所缺乏的。
经过大量实例观察,石老师说,为什么华人比较难以升职,主要还是语言和文化的阻碍。因为大家不是使用母语,所以有时候会秉持“多做事少说话”的态度;或者愿意交流,却难以表达出很多细微的意思,也难以体察到外国同事的隐含情绪和信息。
对此唯一的“药方”,就是以做到“透明”和“合作分享”为目的,推着自己多多交流表达。保持透明,是指从项目或产品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开始,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要透明,随时和主管、同事以及合作方更新最新的情况,不要自己闷头苦干。有时候“做得好不如唱得好”。而合作分享,需要大家有个想法为前提,就是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一员——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为自己做事。
这里两位老师再次提供了几个有用的实践“锦囊”,帮助你更快做到在职场上的如鱼得水。
首先,大家可以在公司里,找一位职位级别更高的人,当做自己的“导师”。很多美国公司是有正式的导师项目的;如果没有,大家可以自己发展一段。导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为你提供很多宝贵的信息和指导,并且可能在你的升职决策上做出有力的影响。
其次,大部分公司都会有定期的“考评”,比如每半年每个员工要找6位同事为自己写review。刘老师特意提到,请认真对待,找有力的同事去帮你背书。他在雅虎看到的情况是,很多中国人比较抱团,习惯互相写peer review。但往往大家的level都不是很高,review写的也很简短没有细节和分析,那么结果就会比较糟糕。
说到review了,我们就强调一下大家要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结果。我们开头说到,决定你升职与否和速度的,归根结底取决于你对公司的 impact,这其实就是“结果论”。
但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被别人知道或者清楚了解其价值与意义的。所以,老师们针对这个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将结果量化成一个可以衡量的数字,体现在你的考评(review)中。这可能包括:让你搭建的平台用户量增加;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带来更多的流量;或者赚更多的钱。直观的量化结果,让人有直接的感受。
第二,对自己做过的所有工作进行记录,就像你写简历时,会把自己做的项目予以列出那样。这能把你的工作成果“置于灯光下”,帮别人(尤其是决定你是否升职的人)有意识地回忆到它们;同时,也能展示你为公司所做的努力和付出(commitment)。
最后,我们额外针对“networking”做个补充。“networking”是我们来美国后反复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建立你的人脉网络”。由于前文提到,华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是个客观的存在,因此很多人对社交(social)和“networking”有着本能的焦虑和恐惧。
基于自己在Facebook的经历,石老师指出:如何networking?我个人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进行那些有目的性的social,更多的是基于项目的(project-based)。在工作中,你做一个项目,总要和不同的人合作,有的人可能是深度的合作,有的人可能只是简单的认识。但是不论如何,都是一个建立关系的机会。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用特别西方的方式去networking,不太符合我们的习惯和文化。而在工作中,如果你表现的非常优秀,别人就会尊重和重视你,这样就有机会和他们建立私人的关系。
为了感谢两位老师的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密探在此也给 来Offer 来一波宣传。
作为著名的IT培训机构,来Offer聚集了国际信息学奥赛中国国家队教练,高考省理科状元,以及来自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计算机系博士,组建自己的教师团队。
不仅如此,每位来Offer老师均具有在硅谷顶级科技公司技术部门工作的经验,曾任Senior Manager, Senior/Staff Engineer等职务,技术过硬的同时,也熟悉面试过程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术和技能,以及大公司的人才需求。
其过往纪录保持极高成功率(大家可以去来Offer官网,看他们的“成功案例”部分)。基于老师们在硅谷科技界的深广人脉和良好声誉,来Offer会不遗余力地向众多公司推荐优秀学员担任实习和全职工作,走出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并且,老师们和学生保持长久的联系,在他们入职以后,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解答他们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甚至,在将来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华人程序员生态圈,帮助更多的华人打破硅谷的职业天花板,获得更大的成功。
石老师就提到,他曾一对一辅导过一位学生。“一开始,他的水平不太好,基本拿不到任何offer。后来在来Offer的帮助下,他拿到了北美百度的Offer;再到后来他又有了职位的升迁。在这期间,我一直都和他保持着联系,每几个月我们就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从刚开始完全是我单方面的输出,到现在我们成为类似于朋友的关系,可以交流信息、互相学习,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最后,两位老师再次提醒大家:从入职起,大家就应该做好自己长期的事业规划,而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和利益。也祝愿读者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月6日 免费试听
新一期来Offer旗舰面试系统课程
Early Bird立减300刀,想获得300刀以上的优惠,请联系小助手了解优惠福利政策!
2人及2人以上团购,可获得300刀优惠。
推荐学员,可获得300刀Refer Bonus。
(以上优惠不可叠加使用,上限为500刀)
咨询免费试听事宜
请添加课程顾问Amy微信
扫码进入2017冲刺技术交流群6
获取每日职位信息\求职干货
以及最新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