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初中语文备课大师免费吗?如何搞定写作型文本?

初中语文备课大师免费吗?如何搞定写作型文本?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5

写作型文本的文本觉醒和文本自觉

     ——-“青春语文”课堂铸炼备课沙龙(之七)【上】

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王君 曹静 周忠玉 陆艳 郑燕璇 于修影 张娟 熊幸 陈群


王君:老师们,我们连续用两期专栏研讨了主题性文本的相关问题。这一期,我们进入“写作型文本”的研究。在这个方面,我们工作室的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的曹静老师可以说是先行者。她的“跟着课文学写作”研究已经小成气候了。所以,这一期,我们请她来做主讲嘉宾。有请曹老师。

王君:我“生造”了两个词语来表达我对“写作型文本”的认识。一个是“文本觉醒”,一个是“文本自觉”。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这两个词语。忠玉你先说说你的理解。

周忠玉:我记得孙绍振老师曾经说过理想的语文老师应该有研究的能力,用自己的生命和学养读出经典文本深层的奥秘。即重新质疑和重新评估前人对文本的解读,从而产生新的领悟。我们青春语文研究文本特质,也就应该有一种“文本担当”。记得您曾和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宗璞名篇《紫藤萝瀑布》,其他老师大都把它当做主题型文本来对待,对学生进行抵抗挫折热爱生命的教育。而您认为该这篇散文属于意蕴外显的散文,主题较浅显,不具多义性和争议性,所以没必要这样处理。您是把它当作语用型文本来教,教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其艺术特色。而我将其处理为写作型文本,跟其学状物抒情的散文写法。这就是我们的文本觉醒——对文本功能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一个文本全新的意义。每一个文本本质上都是写作文本。潘新和老师说语文能力的终极能力一定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对此,我是深有同感的。

熊幸:我以自身的经历来谈吧。在接触到王老师的“文本特质”这个概念之前,我几乎所有的文本都是按教参提示的重点来备课的,没有针对不同的文本特质来设计不同的课型,设计呆板机械。当看到王老师把文本分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拓展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这七种类型时,我仿佛马上被唤醒了。现在我看到一个文本我会不自觉地想想它适合设计成什么类型的文本,我觉得这个就是“文本觉醒”。我觉醒后的第一次尝试是把《社戏》设计成写作型文本,环节包括:一、跟大师学习布局谋篇;二、跟大师学习人物描写;三、跟大师学习环境描写。现在看来很常规化的设计,当时却让我高兴了几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语文世界。

王君:有了文本觉醒,必然慢慢就会产生“文本自觉”。就是说,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会越来能意识到从哪些方面可以去开发文本的写作资源。这个方面曹静老师研究精深。请她来做个小专题讲座吧。

曹静:谢谢大家。开发文本的写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所谓“语文经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范文、语感、语识、语式、措辞以及其他语言表达的经验。这些语文经验的缺乏,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不能准确连贯自如地表达。跟课文学写作,小到词语积累,大到篇章结构、风格意识,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       词语的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与其词汇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相关。课文语言经典规范且意蕴丰富,不妨咬文嚼字,再遣词造句,把文字里蕴含的生命思想,融进自己的精神世界。

2.       句子的学习。亚里士多德说过:“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课文文质兼美,在作家笔下,每一个句子都仿佛有了灵性。写句是思维和想象的体操。品味了句子的特点和意蕴,写句自然水到渠成。

3.       句段的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手法的学习,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描写的核心就是写具体,就是把瞬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来写,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聚焦描写片段而提炼出的规律,会自然地迁移到自己的文字中来。

4.       篇章结构的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语篇构造,是有一定的样式的。跟课文学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认识不同篇章的结构模型,从而训练文体思维能力。

5.        形成风格意识。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意识。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说:“所谓独创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因此,要学会课文集美,把不同风格的语言融会贯通,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SEE MORE →



王君:曹老师的这“五条”从整体上为我们的写作型文本“建模”了。现在我们就以这五条为纲,依次谈一谈你自己的或者你所看到的经典课例。还是请曹老师开头谈谈词语的学习。

曹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写作型文本设计思路之一就是学习鲁迅先生“词语的应用”。百草园的词语都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一是百草园的名词会“说话”。用好名词的关键,就是避免使用概括性的泛指的“大名词”,尽量用表示具体名称的“小名词”。文中列举了14种事物的名称,使文章显得有底蕴和厚度。二是百草园的形容词会“说话”。个性化的形容词讲究将人的情感移植到所描写的事物中,将这些物化的主观情感呈现给读者。菜畦“碧绿”,桑葚“紫红”,黄蜂“肥胖”,叫天子“轻捷”,无不充满童趣。经过对名词和形容词运用的技巧指导,学生仿写,完成了不少精彩片段,如写家乡特产“不必说清香的水杏,诱人的鸭梨,酥脆的冬枣,香甜的金丝小枣;也不必说咸香的酱菜,可口的酥糖,喷香的锅子饼。单是那不起眼的泥人,就有无限趣味。”

周忠玉:在词语学习上,我也很有感触。比如用好人称代词,也能揣摩出文字背后的情感。《阿长与<山海经>》中雇主一家对阿长的不同称呼就赋予文章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周家,阿长实际上没什么地位。第一、阿长被别人忘记了姓。“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第二、主人家叫惯的“长”太有讽刺意味。“她生得黄胖而矮”,跟长一点不沾边。第三、是先前“身材生得很高大”的真阿长的替身。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证明,加上头衔,还能表示地位权势。阿长无真名,意味着无身份无地位。不过,周家对阿长,总体来说是善良的。“长妈妈,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我平时叫她“阿妈”,也看出鲁迅对长妈妈的态度比他人要亲密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人不同称呼体会到中年鲁迅对长妈妈的真情怀念的。这样的写法教给学生,学生是很受益的。

王君:请陆艳老师谈谈写作型文本中句子的学习。

陆艳:《老山界》和《鼎湖山听泉》中藏着大量的“声音描写方法写作资源”,它们对声音的描写都采用了博喻,是排比式的比喻句,大气磅礴地进行了声音的描摹。前者选择了两组对比式的喻体“春蚕”和“野马”,“波涛”和“山泉”,精选动词“咀嚼”“奔驰”“澎湃”“呜咽”,比喻的形象,排比的气势,不仅把声音从高到低,由远至近的特点写得很漂亮,又能表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后者的喻体分别是“提琴者”“弹拨者”“贝司轰响者”“铜管齐鸣者”,这样的喻体是整体式,泉水的声音就像一首以变化为主旋律的奇妙交响乐。联读后,学生创写课间十分钟教室里的声音。可以选择对比式的喻体,也可以用整体性的喻体。一方面要表现出声音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让比喻贴切,最后还要让排比有序。

王君:关于句子的学习,陆老师提炼方法提炼得很好。曹静老师的经验更是特别多。

曹静:比如《列夫·托尔斯泰》中的肖像描写也非常经典。它连用多个喻体组合构境,最大限度地扩展意义空间,体现意趣美的特点。一是情境组合设喻。文中把脸上的部件分别设喻,又让这些喻体处于同一个情境中。如“小屋”“横梁”“树柴”等,集中写托尔斯泰的丑陋的面庞,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乡野那“低矮的陋屋”。二是瞬间延展设喻。作者连用了“钢刀”“枪弹”等五个比喻,仿佛瞬间完成了一次“森林狩猎”。作者把一秒钟的事情,延展成242字的文段,瞬间勾勒出托尔斯泰眼神的犀利。赏析之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比喻句写人物。学生以黄土高原为情境设喻,对油画《父亲》做了生动地描写,把布满皱纹的皮肤比作“沟壑纵横的地表”,把胡须和眉毛比作“黄土高原上稀疏的植被”。这样直接用文本资源来教写作,效果非常好。

王君:句段的学习呢?如何教?陈群老师介绍一点儿经验吧!

陈群:比如《安塞腰鼓》中7-11自然段的场面描写,作者抓住了腰鼓捶起来的那股劲,表演者的人数、姿态、年龄,以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开始,以一个比喻结束,将整个击鼓场面描绘成百十块被强震击起的石头,让人感觉到整个场面声音的巨大,所有舞蹈者动作的整齐与力量;然后分别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和风姿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运用一个形容词修饰并比喻为另一种事物构成比喻的排比,且每个分句采用倒装,强调其特点,最后再到概括描写,这是一种总分总的描写形式,之后在其描绘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又丰富的想象,这是观赏腰鼓表演的感受,其中还运用了引用和反复的修辞。朗读赏析之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女子大阅兵的视频,要求进行场面描写的仿写练习。

张娟:光未然的《黄河颂》中的“段写作”,也很具指导意义。这个文本多以抒情、议论的组合,形成一种感天动地的气场,让人获致审美的高峰体验,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其情感的勃发,文化的评判,极易让灵魂震感。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此种表达方式完成了《淮河颂》的仿写,学生从淮源桐柏山写起,写到它的两岸禾黍,润泽丰盈;写到楚都故里,人文脉搏……无论抒情或评议,满满地对故园情韵的激情;我亦写了下水文《静谧的淮河》,尾端仿课文直抒胸臆:“此刻,我要坐下来,读你,读你的静,读你的一往情深!此时,我正坐下来听香,听日子飘香,浪花里飘出来的丰年香!”这是“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师生的生存经验被课文激发出来的灵魂写作。

王君:前面几种方法提炼倾向于微观和中观。篇章结构的学习则比较倾向于宏观化了。请修影和熊幸老师谈一谈你们的经验。

于修影:郑振铎的《猫》叙事结构给予我许多启示,细品起来,文章脉络清新,结构明朗。由三条明晰的线索同时推进,使文章的布局合理,情感向纵深处发展。在描写第三只猫时,时间线索有讲究:冬天的早晨……春天来了……这时……一天……隔了几天……;情节发展有波澜:我厌猫……防猫……疑猫……打猫……真相……;情感发展逐渐深:不喜欢……戒备……愤怒……讨厌……难过……总之,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始终涟漪微荡。随着时间变化,故事情节在推进,我的心情也在变化。这些变化,水到渠成地表现中心,这就是“三线并进的纵式结构”。层层推进,时间、情节、心理(或情感)并辔而行。这种写法对学生是很有用的。

熊幸:朱自清的《春》的篇章结构是写景文章的典范,尤其适合学生模仿。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盼春、绘春和赞春,“总-分-总”式,简明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中间主体部分的“绘春”,又分别描绘了具有春天特色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几幅图精选了最能表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每一种都加以细致的描绘。我指导过学生写《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也是建议学生学习这种结构去选几幅合适的画面写成文章。而我自己写的下水文用的就是这个结构,主体部分写了三幅风景:楼下繁花蜜蜂是一幅热闹的风景、垂柳树下母子对答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小区外江中游鱼浮沉是一幅独特的风景。布局谋篇的训练让学生在写作时胸有成竹,更重要的是内容不会旁逸开去。

王君: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更形而上地去开发一个文本的写作资源,比如“风格资源”。请燕璇老师谈一谈我的《华山论诗》吧。

燕璇:王君老师的课例《华山论诗》就是形成学生的风格意识的好范例。在这一堂课的辨诗阶段,教师以“你认为哪个诗人好,为什么”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对汪国真、冰心、泰戈尔的诗歌进行辩论,这实际上就是对三种诗歌风格进行把握鉴赏。汪诗清丽婉约,结构整饬,具有感染性和励志性,适合年轻人阅读;而冰诗紧扣“母爱、童真、自然”的话题来写,语言柔婉典雅,轻灵隽丽,富于哲理;泰诗题材广泛,清新隽永,将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融为一体。在辨诗之前,学生要收集资料,全面把握诗人的作品特点;在辨诗中,学生在相互辩论比较当中形成了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的鲜明印象,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论诗、写诗,既模仿也创造,慢慢就会有个人写作风格的萌芽。

王君:风格即文品。发现风格,是写作研究的最高层次。形成风格,是写作的最高层次。请曹老师也谈谈这个问题。

曹静: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文中两段结构相似,都是以直接抒情为首尾,中间部分为间接抒情。通过朗读比较,我引导学生体会两段的不同风格。第一段用排比句列举家乡丰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挚痛的热爱”。第二段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家乡春秋两季的景物,画面温馨,是藏在作者心中最柔软的回忆。由此篇迁移来写《乡情》,两个学生同写家乡的枣林,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宋瑞嘉文中多用排比句,可见其情感表达率真奔放。文章写出了对家乡浓浓的情感。梅诗涵则娓娓道来,写秋天丰收的季节,冬天雪后的快乐,和发现屋后那一大片枸杞的惊喜。教师可提供多篇范文,学生比照之后再选择仿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待续未完,)

【未完待续,敬请明天继续留意语文湿地公众号的推送】


【王君简介】

百年中国语文人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

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全国中语优秀教师

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省优秀班主任

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

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出版专著18部

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教学理念

其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编辑:熊幸

制作:施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