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从报纸看到咱店集乡77岁老人杨言谏写自传的事,十分感动。 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77岁还能想着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总结,比起那些一直稀里糊涂过生活的人要有意义的多。以下将分期给大家呈现自传内容。(请整理者杨须敏老师与小编联系微信3108313430)
农场解散了,然而我是无家可归啊,我就在农场里走来走去。我去哪里?我去哪里?我就好像飞在空中的柳絮一样。农场的饲养员孙廷杰当时有50多岁,因他排行老四,所以平时我都是喊他四叔,他对我可好了,他更了解我的情况,就对我说:“小杨,你先跟我回家吧。”没办法,总比自己流浪强吧。
他家和农场紧挨着,就是现在的蒙城县三义区篱笆乡郑集西北孙庄。
我到他家后,他们全家都很热情,吃、住、用都不让我操心,其实我当时也有几十元钱,四叔就是不让我动这钱,说是让我以后应急再动。就这样,我在他家一直呆下去,我向四叔透露了想走的意思,他说:“孩子,你这么小,你出去还不是要饭吗,你就在我这儿住着吧,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看以后我能不能给你找个做的。”从此我也不好意思说要走了。偶尔有一天我看到他家炕上的席子烂了,我就很熟练的编了一张新的换上了,四叔家可高兴了,邻居知道我会编席,就纷纷邀请我给他们家编席,因为当地编席的原材料很多,不用考虑成本,我就一家一家给他们编,编到谁家就在谁家吃住,那时候也没有给钱这一说。最多就是炒个菜,这个村里所有的人家我都熟悉的很,他们还是都热情的称呼我“小杨”。(几十年后,当我又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这个村里的人都非常热情的款待我,还是亲热的喊我“小杨”。)后来四叔对我说:“小杨,你在这里吃住不是问题了,但是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你还倒不如去换个破烂,(就是卖个针头线脑。文明的叫法就是货郎担。)我就答应了。他就给我收拾两个筐子,一根扁担。在收拾竹筐的时候,他从里面拿出了好多书,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都是分册,我就拿上一本一看,都是白话解,再一看内容,知道了,都是我的启蒙老师给我讲的那些,我真是如获至宝啊,但又不敢说要,就问四叔这些书的来历,四叔不经心的说是他父亲流传下来的。并且说:“你要是想看,你就拿着。”我当时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那时候老可就是教给我的这所谓的“四书”,没想到我居然还能真正的拥有它。
第二天我就挑着挑子,去闞疃(KanTuan)集批发点小东小西,一头是货品,一头是书籍,向淮河方向去了,是四叔告诉我,那里的人富裕,生意好做,吃的也好。
(杨须敏 整理)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店集人微信平台正式上线,如果你是店集人,不管你身在何处,这里都是你心灵的港湾,想家了就进来看看。如果你有线索,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