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小孩子报一些学前的国学班,而教授的内容大多是《弟子规》《三字经》这种“启蒙”经典。笔者在知乎上也经常收到“为什么学前国学班推崇《弟子规》,很少涉及唐诗宋词?”“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国学班?”诸如此类的提问。
总感觉有一种小孩子如果不学《弟子规》就落人一等的感觉,似乎会对今后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响一样。有一些家长也表示,自己的孩子学了之后,确实变懂事、乖巧了。
有着幼教专业18年经验的王立华说,《弟子规》整体上来讲,是糟粕多于精华,它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伪经典”!你看到的孩子读后的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也许并不是读《弟子规》后的直接后果!或者孩子表面上的乖巧懂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家长单纯从孩子乖巧来判断《弟子规》的作用是很主观的,我们可以联系一下这几年发生的案件,很多凶手在别人的印象中都是“乖孩子”的形象。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
王立华反对《弟子规》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弟子规》的语言形式属文言文,幼小儿童很难接受。
第二、从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讲,《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不利于幼儿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从教育方法来讲,死记硬背的方式不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
第四、从《弟子规》核心价值观来看,它所宣扬的是成人本位、长者本位的价值观,与现代教育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背道而驰。
第五、用《弟子规》来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启蒙,培养不出道德的国民,也读不出道德的中国。
第六、让幼儿读《弟子规》之类的所谓经典,属于典型的“超前教育”。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婴儿、赤字、孩。孩子是最天然纯真的,他的天性是没有被社会世俗所沾染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只需要做好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接受和认识世界。
而不是拿出《弟子规》这种明显带有封建色彩的“伪国学”作品,这就好比给一台电脑装入了预先设置的程序一般,扼杀了儿童应该有的天性。
中国作家陈唤星到美国看望女儿,外孙听说外公来了,就对老师说,我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说,那好啊,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
外孙杰克对陈唤星说起此事,陈唤星说:“讲故事当然没问题,可我不会说英语。”杰克自告奋勇说:“不要紧,我给你当翻译。”
于是,陈唤星来到杰克的班级讲故事,他讲的是高玉宝的《半夜鸡叫》。
这个故事,陈唤星在中国的小学曾经讲过,故事讲完后,同学们都热烈鼓掌。万万没有想到,陈唤星讲完故事后,杰克的同学们没有一人鼓掌,班级里一片寂静。
突然,有个黑人小孩站了起来,说:“这个故事是骗人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陈唤星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
一个白人小姑娘站了起来,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农业工人到了地里怎么劳动,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
同学们又是一片掌声。陈唤星的脸上都出汗了。
一个华裔的同学站了起来,说:“我要说高玉宝是个不诚实的人。”
陈唤星忙说:“他真的是自己写了书,他不会写的字就画图画来表示,比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他就画了个鬼脸;杀人的‘杀’字,他就画了个人头,再加上一把刀。”
华裔的同学说:“我相信,他会用图画代替字,可是这样的稿子,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认字的人与他合作,帮他整理。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全国的读者。这本书,印了500多万册,还出了外文版,那就是还欺骗了外国读者。”
掌声,还是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陈作家从中国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我们欢送他回家休息,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陈唤星如获大赦,赶紧离开了学校。他觉得自己比半夜学鸡叫的周扒皮还狼狈。
这是最近网上非常热门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各方面来看,都是没有任何真实性的,于是网上很多人抨击,虽然故事本身的确有些恶意抹黑之嫌,但是故事中外国孩子敢于质疑的品质,正是我们现在的小孩子所缺乏的,这也正是大人们亲手酿成的。
我们要爱惜童心、尊崇童心、珍爱童年的生活,反对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成人,反对过早把成人看重的道德规矩过多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