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美国哥大华裔教授最诚恳建议:想要名校offer?写封灵魂自传

美国哥大华裔教授最诚恳建议:想要名校offer?写封灵魂自传

2023-05-10 14:56:27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雅宁心世界(ID:hsuyaning),作者许雅宁教授。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前言:申请美国的大学,自传基本是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所以许雅宁教授以哥大招生官以及辅导儿子申请大学的经验来指导学生们,避免在申请的过程吃亏。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了解如何让自传获得灵魂,不仅对申请有帮助,更是为了避免一生迷茫漂泊而作出的努力。


本文作者许雅宁老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英语教学硕士及双语教育博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任教,专精英语教学,阅读教学及双语教育。


不仅身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务专家,她还是哥大教育研究所的招生官,有丰富的招生经验和技巧,可以帮助她。


以下:




纽约冬天实在天寒地冻,今天外头大雪纷飞,(撰文时间为冬天)路人皆全身羽绒厚大衣裹得紧紧的,在雪地中蹒跚蜗步。但是我办公室的暖气开得太强了,不但了无寒意,整个人反而被烘得很不舒服。


我手里拿着一迭厚厚的新生申请文件:「这一季的新生遴选审查又开始了。」


过去七年我任职于双语研究所,在一整天的开会、见学生、写研究报告和备课之后,其实已经很累了。但是,在那么多的工作项目当中,我把遴选新生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神圣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很多学生的前途。


自传和读书计划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美国申请大学或研究所要看很多的东西:成绩单、老师推荐信、入学考试成绩(SAT)、课外活动、自传还有读书计划等。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基本上成绩、老师推荐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看不出来主要的差异。美国的教育精神──也是我的信念──是综合性的评量每一个学生。冷冰冰的分数绝对无法代表一个孩子。


所以,其实在审查教授的眼中,学生的读书计划和自传,是最能看到学生特殊点的文件,所以我也总是先从这方面来了解每位申请者。


灵魂自传到底体现在哪?


「哥伦比亚大学声名远播,学术地位崇高,所以我决定申请哥伦比亚大学......」


「我今年刚从大学毕业,主修语言,希望继续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深造......」


「我热爱教学,希望将来当个好老师......」


我又继续读了几篇,基本上内容都大同小异。


而这几篇,恰巧都是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申请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亚洲学生写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



亚洲学生的自传,通常都是先自我介绍,然后很恭敬的把学校称赞一番,接下来陈述自己的理想,最后再强调自己的申请决心。四平八稳,不是有错,而是没有灵魂,看不到「我为什么想念哥大?」,而这是我最想知道的理由。


反过来说,美国学生可能成绩不如亚洲学生亮眼,但他们的自传和读书计划往往让我眼睛一亮,吸引我继续读下去,引人入胜的程度有时甚至让我欲罢不能,看完后,文章的画面有时还会在脑海中停格好几天。


我觉得美国学生自传的「好看性」是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美国学生的申请函总让我觉得生机无限,欣欣向荣,百花齐放,题材也很多元,可以简单到谈和家人去逛街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同年少见的一些生活经验,不论是哪个走向,都能很清楚,很真诚的呈现自己。



比如说,哥大的双语研究所着重「社会正义」,很为移民家庭的语言文化权发声。我看到其中一篇美国学生自传:


「今天,我三年级班上的Mary又缺席了,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天她没有来上学了。我在大学毕业后,在这所弱势家庭居多的学校工作4 年,这样的孩子是常态。要是我是Mary,英文跟不上,没有朋友,老师也觉得我拖累大家进度──我也不想来上学啊......」接下来,她列举更多切身的经验,自己成长的省思,她对硕士班的期待等等。


她的论文因为实际工作经验而内容丰富,也显示她对我们系上的了解,和自己的成熟度。

自传的灵魂是怎么走失的?


亚洲学生的自传和读书计划平淡无奇是谁的错?不完全是学生的错。


美国的教育强调空间,让孩子一路探索,一路尝试,没有框架,没有标准答案,只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亚洲学生基本上生活经验都非常雷同,因为教育体制还有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不愿放手,剥夺了孩子成长应该有的探索期,强调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标准化,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像工厂大量制造下的产物,规格相同,符合规定,但是没有特质、想法、灵魂。很多亚洲学生申请哥大,往往只是因为这是一所常春藤学校,并不知道哥大和哈佛教育系有什么不同?可能也更不清楚自己到底哪些特质适合当老师、为什么念教育。在自己都不清楚的状况下,自然自传不能打动阅人无数的老师。



这一点,在课堂的表现也很明显。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注意到一件事——那些眼睛发光的学生通常是美国学生。亚洲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眼神感觉上总是茫然居多。这个跟语言障碍没有关系,而是美国学生在经过长期的探索自我后,到了研究所阶段,非常了解自己的方向,爆发力惊人,后劲无穷。但是很多亚洲研究生到了研究所时,才有机会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自我探索。还愿意,也有勇气自我省思探索的人还好,但是很多亚洲学生因为错过了应该在发展阶段经历的摸索期,已经失去探索需要的那股勇气,甚至也失去了放弃错误的勇气,于是,很多继续在求学甚至人生的路迷失下去。

比起offer,自己心里的声音更重要


每年九月开学不久,都有亚洲研究生到我办公室掉眼泪。


「老师,我根本不喜欢念英文!」


「老师,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喜欢什么!」


「老师,我现在怎么办?已经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不念不是很奇怪吗?我要怎么给家里交代?」


亚洲考试取向的教育体制,让很多孩子从小只晓得埋头念一堆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念的东西,准备很多没有意义的,大大小小的考试,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兴趣。我的亚洲学生中,有的勉强痛苦念完,交差了事,毕业后,立刻转行,也有的患了严重的焦虑症、忧郁症。



所以,每年我都会在亚洲新生一进来时,就开始进行「劝退」。


我:「你们要是不喜欢我们双语研究这个项目,赶快转走!」


我的亚洲学生们:(睁大眼睛,不敢置信)


有人吞吞吐吐:「......老师,妳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忠诚度吗?」


我成功的劝退了几名学生。


这是我的骄傲,因为我在带领他们去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认识自己才能有好自传


回忆到这里,我一边继续读着这些一篇又一篇的申请文稿,心里很有感触。


电话铃突然响了:「许老师,我的孩子想要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想请问妳自传和读书计划要怎么写?」


对着电话,我倒吸一口气。


我真心的回答:「让孩子好好的探索自己,就会有好文章。


电话的那头沉默了几秒,有些错愕。


我又重复了一次:「真的,让孩子好好的探索自己,就会有好文章。」



探索自己的意思是要让孩子找到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若是你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热情,我建议父母能做的只有等待,大胆放手给他们空间时间,你太过焦急帮忙安排妥当的人生,到最后孩子还是茫然。有的孩子还可以「后知后觉」,在成年后努力扭转人生,但是很多孩子一辈子便在「不知不觉」中漂泊着。


放手的例子如暑假的安排,孩子的暑假要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把暑假当成是学期的延伸或是先修班,孩子需要放空来寻找自己的兴趣、初衷和灵魂。还有,工作经验能够让孩子成熟。所以,我建议大学毕业后不要立刻念研究所,应该工作几年,累积人生经验和对自己的了解。事实上,美国大学研究生在念研究所以前,多数都有工作经验,再回来念研究所时,都非常确定自己的方向,念起来士气如虹,势如破竹,念得又好又快。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雅宁心世界(ID:hsuyaning),作者许雅宁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专注于亲子、双语教育,分享执教育儿的十余年经验。


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