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1
在人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
我们在人间,不是天堂,亦不是地狱。在天堂不用担心黑暗,在地狱不会期盼光明。可是我们在人间,所以在黑暗和光明中挣扎,会绝望,会坚信,或是麻木。
阿廖沙在底层成长着,小小年纪便见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也看了太多的书。若不是总会提到的年纪,我总会恍惚的以为他是个早已历经沧桑的老人。虽然他历经的确实不少,思想也确实想的不少。
记得看完故事,我在想,?我这里说的是外貌。因为他描写出来的那些外貌,实在是想象不出好看。
各色各样的人,各色各样的性格,各色各样的生活。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是一群复杂又简单的人。
人性是最难讲清楚的,也是很多人都爱去探讨描述和研究的。我想比起外貌的丑陋,内心的空无和干瘪更加的丑陋吧。所以突出的阿廖沙是那么的勇敢,坚强。故事里他外祖母对他影响很深,是个圣母一样的存在,也一直在重要时刻指引他走向光明的地方。
在我看来,其实阿廖沙也是普通的一个人,虽然少年老成,想法深刻,有见解。但在他遇见的一些好人,遇见的一些坏人,遇见了很多事的时候,他也在这中间有过挣扎,有过浮躁,有过一些并不怎么好的行为。只是最后他战胜了自己。
在我看来,为什么伟人会那么伟大。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在生存的挣扎中,他们即使活得不如人意,即使很多事总是想不明白,会迷茫,困惑,但依旧想要往上走,想要充实自己,最终用思想战胜一切,用思想把自己支撑在云端。
在人间,是阿廖沙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故事,但也描述出了一个有历史的现实社会。因为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所以很多的事物都显得很苦难,所以更深刻。只是我觉得其实哪个社会都一样,那个时代也都是那样的大同小异。
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他们的那些行为,还是各种思想。你能从中看到你现在这个社会能看到的,也能看到所想过的那些话。只是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不同,有所明显,或是有所隐藏。
而最后,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是敢于直面现实的。他不会逃避那些痛苦,那些悲伤和不堪,也不会逃避背景的肮脏或是华丽,或是看似华丽。他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感觉,让我们去正视,去面对,去思考
2
童年
《童年》。高尔基,被列宁誉为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作品主人公均为阿廖沙,环环相扣。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了外祖父的打骂,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与残暴。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后,感触非常深。阿廖沙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十一岁便被外公赶出家门,其间只能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在自己生活的日子里,他遭受过别的的欺负,嘲笑,唾弃。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对于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承受这样的坎坷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幼小的阿廖沙却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撑了过来。虽然他的一生是艰苦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却,而是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所以,我十分的敬佩他。
文章中不乏许多名句: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无穷无尽的工作日历,忧伤也是节目,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
人生的路很长,而且这一路上也遍布着坎坷。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但是我们总会有独立面对社会的一天。如果之前没有打好坚实的自理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仰天长叹,以泪洗面么?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迎难而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阿廖沙在这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
3
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名列 世纪百强 第 74。为现代作家张洁所作的长篇小说,为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小说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高层领导——重工业部正副部长间围绕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展开的一场“鏖战”为主线,自上而下地表现该部、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及其基层班组的整顿、改革,笔触所及,从人物的世界观到方法论,,、经济领域至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种种问题,同时,还顾及到方兴未艾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势。
开始阅读放入书架
4
日出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