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第一次读到德国人智学医生苏珊娜•霍夫迈斯特博士关于自传工作的“Wo Stehe Ich Und Wo
Geht’s Jetzt Hin(我在哪里,现在该往何处去)”一书时,就开始意识到自传工作对于静修有着重大的意义。之后我拿到了这本书中文版的版权,将它翻译成了中文(中文版定名为《人生何处去》。关于自传工作和这本书的介绍,参见本公众号2017年9月22日文章:“拉开一点距离看人生——《人生何处去》译后记”),并开始在静修工作坊当中帮助学员在静修练习之余以这本书为框架回顾和梳理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很显然,尽管一个人就算是单独阅读这本书也会对自己人生中的许多“不解之谜”有豁然大悟的感觉,自传工作最有效的方式仍是和一群人共同进行回顾。通过体会和自己多少不一样的人生是如何展开的,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价值观念“相对化”,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命中的力量之源以及各种局限的来龙去脉,发现自己人生的主要功课,体会到所经历的各种曲折的内在意义。静修练习则让这种意识层面的转化进一步深入到能量和身体层面,有效地推动整个身心的疗愈和转化,而不是让意识的扩展只是作为一种观念停留在头脑层面。
作为静修之核心练习的打坐重点在发展我们的意识,用道家的话讲是“养神”。所谓“神”,是直接调动生命能量的能力。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当我们专注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念头停下来,生命能量(气)的运行就会回到它的先天状态。随着这个练习的深入,生命能量按照先天状态运行的力量会越来越强,生命力也随之增强。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以这种无形无相,只能通过静坐等方式自己去体验的生命能量为基础的。道家和中医所说的经络,以及密宗所讲的气脉,都是生命能量运行的路径。人作为最有灵性的存在,这种灵性最集中地表现在人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对这种无形无相的生命能量开始有意识,并通过身心的训练主动加以提升和把握。道家修行所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自我训练当然也是超越本能的。人能够超越纯然动物性的本能而发展出主动把握自己生命的能力,不断达到更为自由的状态。这方面的认识正是道家对于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但是人的这种能力也是很容易被忽略和压抑的。这种能力是一种精神的,超越物质的能力,是人的意识发展到更高阶段,能够理性地反思、推理、判断和行动的结果。在人的意识还处在比较初级和原始的状态,人更多地和动物一样,为本能和冲动所主导。在当今这个时代,一个人可以是看起来很成功的企业家或其他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仍然没有超越这种为本能和冲动所左右的意识状态。比如他在生意上很精明,在工作上非常勤奋,但这种精明和勤奋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形成的某种本能和冲动,比如因为早年的贫穷而竭力要摆脱贫穷的渴望,因为在成年的过程中有过于严苛的父母而总是想通过自己的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等等。这种不自觉的本能和冲动往往让人处在会过份消耗或过份压抑自己的生命能量的状态,也往往让人不自觉地对他人产生压迫性,或让自己屈从于他人的压迫。
以打坐为核心的静修的意义就在于培养我们对于自我之生命能量和生命状态的觉察能力。我们对于自我之生命能量和生命状态的觉察是和我们的生命能量的提升和生命状态的转化直接互为因果的。当我们专注呼吸,感受身体能量的变化,这个努力直接提升我们的能量状态。而能量状态的提升反过来直接增强我们对自我生命状态的觉察能力。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我们的生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过往之人生,尤其是我们幼年时期的经历的约束。那些经历塑造着我们,使我们具备了当下这种个性模式、价值观、行为习惯乃至长相外貌,但也局限了我们对自我和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成为我们各种身心疾病的根源。对于这些,单纯打坐静修是不能充分化解的。而通过自传工作,尤其是和几个有同样意识的朋友共同回顾和梳理各自的人生经历,相互比较各自的性格特征、身心状态、行为模式形成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对自我、对他人,乃至对我们所处的文化和时代获得更为深入的认知,不再以一种过于绝对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对人对事会更有理解力和包容力,也会更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更重要的是,自传工作帮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更具全观性的视角来理解和看待自己的人生。正如苏珊娜•霍夫迈斯特博士这本关于自传工作的书的原文书名“我在哪里,现在该往何处去”所指出的,当我们明白了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当我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开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图景,呈现出一个内在的主线和脉络,我们就会明白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和几个人一起坦诚开放地回顾自己的过往,包括那些曾经让自己不堪回首,满怀辛酸的经历,具有很强的疗愈和滋养的效果,会让长久被压抑的能量重新流动起来。在这过程中适当地穿插静修训练,会让静修打坐格外有效。静修能够提供给我们必要的安全感、能量和勇气去面对既往的伤痛,也让我们能够勇敢地按照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去接受挑战,开始兴致勃勃,百折不挠地探索和冒险。它不仅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那里休养身心,重振旗鼓,更重要的是,长期不断深入的静修训练将使我们对于“人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获得前所未有的认知,越来越不受过往之人生经历的局限,有能力主动去安排和把握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自己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进行转化并达到更高意识状态的人。我们将成为自己的“人生自传”的导演和创作者,而不是按照某个既定的剧本演完这一生。从这个角度来,完全可以认为,静修和自传工作相结合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生命系统的重建和更新。
刚刚结束的鸡年最后一场工作坊(2月10日到14日)可以说很好地呈现了静修和自传工作相结合对于身心疗愈的重要意义。这场工作坊有四位学员,都是七零年前后生人的女性,有公司白领、小学教师和自由职业者。身体上大多处于气血比较虚的状态。其中一位是乳腺癌患者。第一天我们的重点是静修的基本原理讲解和练习。从第二天开始,我们上午静修打坐和拉伸,下午约一个半小时的静修训练,之后约一个半小时的自传工作。自传工作的基本方式是每个人轮流朗读书本上的有关章节。读完之后大家就对这些章节交流各自的感受和看法,并按照书本针对以七年为单位的每个年龄段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回忆和交流。由于时间所限,我们这次只回顾了第一个七年阶段(0到7岁)以及第六个七年阶段(35到42岁)。
以下是这场工作坊中三位学员对自己的状态和身心变化的记录摘要。我分别以T、G和Y来代表她们。每一次和朋友们一起通过静修以及自传工作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生命和人生,看到她们在这过程中身体和内心出现的变化以及通过这样的工作更有力量和热情地去面对自己当下的挑战和今后的人生,我也都因此而倍受鼓舞,感到生命是如此美好而富有意义。非常感谢她们的分享!
T:
第一天:
静坐的时候全身有发热的感觉,手胀,病灶的地方有刺痛感。站桩时不稳,会前后晃动。回家后虽然有疲惫感,但双腿觉得很轻松,排便很顺畅。
第二天:
静坐时全身发热,病灶的地方比昨天的刺痛感强烈。站桩比昨天稳。从老师的讲解和回忆中又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明天继续。
苐三天:
由老师引领继续挖掘儿时的记忆,能很从容、客观地面对。静坐时间已经延长到35分钟,冥冥之中总觉得在找寻什么东西,并期待着有一个新的突破。
第四天:
突然觉得通过几天的静修从中悟到的很多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静坐本身,或者说通过回忆仿佛触摸到了灵魂深处。从金老师翻译的书中《生命何处去》,又重新感悟到人生的意义。书中形象地比喻人生就像搭建房子,儿时是父母在为你搭建最基础的一层,后面你的所有的人生经历就是你自己去搭建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搭建自己房子的同时,你又要为你的儿女搭建属于他们的房子,重要的是,基础搭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怎样,感恩所有的遇见!
第五天:
、感觉、感受、感触一点点过来的,开始时都差不多,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每个人就会有明显的不同,这和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悟性息息相关。通过5天的静修觉得从精神到身体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回忆中更加净化了心灵,在静坐中与灵魂对话,疗愈身体的同时,让精神与灵魂得以升华。
G:
第一天:
金老师带领我们从观呼吸开始,静坐时,关注呼的过程,尽量放慢节奏。我坐在那里,头脑总是走神,呼吸常常观丢了,又重新回来,如此循环,身体也忘了感受。一次次练习,一次次收回念头,虽然头脑里还有纷飞的思绪,但是后背肩颈感到酸疼,似乎背着10床大棉被,很沉重,后背好像有冷风吹过,以前很少留意身体的感受,今天似乎刚刚看见自己身体。
第二天:
哇!今天居然体会到脑袋安静下来了。一种久违的真正的休息,我要对我的头脑说声对不起,让你受累了。忽然想起一行禅师说的保持正念,以前只是在头脑层面知道,没有亲身体验,总觉得身心分离。今天几次静坐几次站桩,感觉身体暖暖的,呼吸也更顺畅均匀了。回首生命中的第一个7年(0-7岁)童年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们回忆着交流着,好似又重新活了一回。自我扫描,自我梳理,自我整合。
第三天:
阳光暖暖地照着,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心里也是暖暖的,寒气正悄悄散去。右臂酸疼,正是痛唤醒了自作聪明的大脑,感谢酸疼的感觉。我做平板支撑最好玩,坚持了10秒就从容地趴下了。下午去梅花斋,到了新环境,心里有一丝不安全感,第一次静坐时觉得心里保持着警惕,没有前几天踏实,不过,第二次就好多了,胳膊没有酸疼感觉了,这次双脚和小腿有些麻,当我头脑静静的时候,很快就瞌睡了,看来头脑太累了,有空立马休息,平日里忽略了。静修让我有机会好好和自己在一起,觉察自己,关照自己,让纷乱的思绪退场,好好休养生息,补充能量。
第四天:
走在奥森公园,看小路伸向远方,听溪流潺潺流淌,阳光灿烂,春风拂面,虽未见山花绽放,但已经感受到春日的气息款款而来,漫步其中,早已忘了老师说的呼吸节奏,只因我们在春天里,春天在我们心里。今天是浪漫的一天,煮咖啡、品红酒、尝百果、醉春风、聊人生戏剧......感恩生命中所有的过往!当我们有勇气一手拉着幸福一手牵着苦楚;当我们有力量拥抱梦想,扛得住创伤;当我们乐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微笑着悲欢离合,慈悲着所有的过往,我们就有了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此生来人间一回,每一个遇见都是生命中的唯一,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藏。
第五天:
迷路的感觉也不错嘛!(静修课程当中有韵律跑的训练。这一天上午安排大家去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她跑丢了一会儿)正是在迷路的过程中调顺了呼吸和步伐,居然跑下来了。回去静坐就觉得腰部好多了,不那么酸痛。久不积极锻炼身体沉重得很,这几天坚持下来,感觉有劲儿了,也体验到了静修与运动结合带来的益处。站桩更有感觉,这个适合我。没有谁能限制你,除非你同意,没有谁能阻挡你,除非你同意,没有谁能伤害你,除非你同意......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一定记得:我们有更好的选择。静修,让我学会高品质的休养生息,同时在自传互动中,让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是被父母生闷气的情景吓傻了[呲牙]其实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事。不过就算傻,我也是个可爱的小傻瓜,是个好孩子,一直都是[偷笑]好吧,我原谅自己的胆小懦弱了!不过,我现在更愿意做个不听话的、不守规矩的、不好惹的“坏”孩子。
Y:
第二天:
全日静修进行到第二天,已经慢慢可以感受到流动的能量随着呼吸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流淌。当身体感觉到疼痛时,并不能集中精力感受到这种动力,所以我猜疼和动只能在同一时间体会其一,不过或疼或动都是用心感知身体的结果。上午阳光正当时,打坐时老师走到身后,突然间盘旋于腿和脚之间的能量犹如千军万马纷纷的却又齐头并进涌到头顶和指尖,那一瞬间心如春花一样绽放,两个字从心里跳出来,“牛逼”,那种喜悦犹如拍到了一张极为满意的照片,又或者像在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看到一架彩虹。此后的几次练习,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到能量,就像在跟它做游戏,又好奇又有趣。
第三天:
静修第三天,阳光依然灿烂,在熟悉的阳光房里背靠阳光打坐。今天不再有千军万马,我猜河道的主干也许冲开了一部分,换成涓涓细流润万物细无声,而且能量流动的方向也与昨天相反、从上至下从头到脚。气息变得平缓深长,因为没有疼痛所以会时不时走神儿,思绪飘到平日里的一些蹩脚场景,心里咯咯的笑。头顶变得稳固像被一个舒适的棉帽子牢牢的牵着,不过每次当定时钟响起时那些游走在四处的能量会像孩子撞到大人回家一样,嗖的窜回丹田。下午换了打坐场地,潜意识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挑环境,但还是有点找不到感觉,胃的周围紧紧,老师站在背后时,背部瞬间像泼出了一幅水墨画,一株尚未开花的桃树。其实更爱室外的春寒料峭,天上的喜鹊,地上的树根都是那么鲜活和充满力量,树枝已经显露出生命的颜色!今天整理完零到七岁的记忆,似乎读到了一点点人生密码~原来我是一只溜达鸡,家的外面才是家………
第四天: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四天过去了,随着打坐训练的推进第一次真的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呼吸,专注,放松,休息,身体,疼痛,能量,流动,热,顿悟………”上午练习意识调动能量,挺有趣,时而有效有时无效。练习食物对能量的调动,品尝了咖啡和红酒对身体能量的影响,对于我,咖啡闻着过瘾喝起来打乱了身体的一切自主活动。红酒闻着并不那么迷人,可谁知一落肚,诶呦我的神,热能在身体里游走的感觉棒极了。这个练习让杂家明白,虽然我的味觉和身体知觉并不统一,但日常习惯和身体行为却完全一致,从不喝咖啡但非常喜欢且也很能喝红酒的行为来自于意识对身体的保护。继续大跨度梳理人生的每一个七年,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真的要感谢金老师在引导练习的同时带领我们梳理过往,回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已经没有什么情绪,像个旁观者去试着理解它且懂它,梳理人生主线。~晚上我问十岁的儿子,你自由吗?他答,不那么自由。我说是呀,你缺少我小时候的自由,你要多去同学家的院子里寻找一下自由的感觉!他看着我说,“麻麻我的背好热”我打了个响指,“这就是爱的传递!”他好奇的走到我面前,“麻麻,你用了十几年向creative走进了一小步,但是这几天你有质的飞跃,突然变得非常creative”,我突然有那么一点点感动~
第五天:
过了自情窦初开以后最有力量的一个情人节!过去的那么多情人节怎么过?关于“爱”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会在这天拿出来放桌面或藏被窝儿里再折磨自己几遍。对于“礼物”刺激出来的成就感或挫败感也要默默的消化反刍一整天乃至一星期或一个月。打坐,抛开这一切的疑问关注自己的身体,继续整理走过的路,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与父母和解。今天还是被爱所支撑充满力量。几次打坐眼眶都是湿润的,明白了父母爱我的方式,一个人用沉默给了我自由,一个人用唠叨带来了童年的安全感。老师一句“你爸爸非常爱你”,让我特别骄傲。五天时间并不能完全找到人生主线,但逐渐从点点碎片清晰起来。学习休息不内耗,学习梳理自己让头脑更清晰,学会不分裂的控制一切,实属难得。用五天时间专注于自己,不闻纷繁礼仪和世事,获得了一点人生智慧,做五天仙女,真好。
Y回去以后接下来两天继续静修的体会:
第一次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打坐,中途被家人打断睁眼一看~20分钟。盘腿坐的,终于可以自由的盘腿了,腰有支撑感,不像垂着腿那样累,不过结束的时候能量低的那条腿真的麻了,老师没骗人[愉快]。感觉自己打坐时间比和老师修友一起打坐的时间过的更快,腰、背、头的能量柱更强烈,坐到最后因为幸福…哭得稀里哗啦,其实前几天大家一起练习的时候就有眼泪,但没有这么肆无忌惮的流出来。父母爱是人间盛宴,好喜欢!起床后大声喊了公婆好(之前几乎快老死不相往来了),然后察觉到爱的能量在房间里、在人与人之间流动,我三次元的人生是不是从此就开启了呢?
第一次自己打坐,气温20+度。“盘腿”带了一点自由感和逆反的快乐,大概五分钟后从小腹向上出现发动机,嗡嗡的低频振动迅速布满上半身直到耳朵上侧,应该是失败[偷笑][偷笑]猜是盘腿盘得血液不太畅通,不过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皮肉下的动感,也挺神奇的!晚上大家忙着抢红包、看春晚,但蓝皮书对我的吸引力却更大。看了一会儿,身边的小朋友]居然放下手里的游戏拿了本书翻滚到我身边跟着一起看起来!仿佛又看到了婴儿时期他的乖巧模样。“想改变他人,先改变自己”慢慢体会到一些至理名言的智慧,这种人生体验是真的美妙~自己打坐的两天里,大概在10分钟左右都会和父爱母爱链接,感动、感恩,让我在此时此刻体验他们给我的爱与自由。每每神游至此总是泪流满面~
1、金振豹博士翻译的德国人智医学医生苏珊娜•霍夫迈斯特博士所著《人生何处去》,是一本以人智学为基础的自传工作的重要著作。每个人的情绪模式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己成长过程,尤其是早年经历所决定。人智学认为人的一生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通过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早年经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疗愈作用,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当下的处境,看到生命新的可能与方向。关于本书的更为具体的介绍,请看本公众号2017年9月22日文章“拉开一点距离看人生——《人生何处去》译后记”。本书正式出版尚需两三个月,目前如有需要的朋友可联系金振豹博士获得打印版,80元,含邮寄。
2、对静修、儒释道传统文化、教育、哲学等主题感兴趣,但是暂时没有条件参加金振豹博士工作坊的朋友可以申请加入金振豹博士带领的“三和静修读书群”。该群是金振豹博士与群友深入分享及交流静修方法、感受及心得,以及静修与身心健康、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哲学和科学之关联等话题的平台。加入该群需要向金振豹博士一次性支付1000元。
3、金振豹博士主持一个以静修、儒释道传统及相关哲学及文化交流探讨为主题的英文交流群,参加者为生活、学习和工作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其他文化水准较高的各界人士,旨在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相关主题的跨国界的高品质交流与对话。除金振豹博士邀请参加者外,现开放一定名额给英文较好,有兴趣参加该群的朋友。加入该群需要向金振豹博士一次性支付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