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前世今生,一本“石鼓”的传记

前世今生,一本“石鼓”的传记

2023-05-10 14:56:27

最近,央视的《国家宝藏》比较火,开播的第一期便是故宫。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在拥有珍贵文物近170万件中遴选了三件,其中之一就是——石鼓。


石鼓



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梁家辉说道:“即使到今天,它经历了2300多年的风雨剥蚀,718个神奇文字仅存327个,但是石鼓仍然能够跻身在民间推举的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的行列。”


宁波天一阁

“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展”

(2018.01.30-2018.03.02)


“石鼓”之上,除了《石鼓文》,竟然还有别的字!


石鼓上面的文字,今称“石鼓文”,堪称石刻文字之祖。但是石鼓上除了有《石鼓文》,竟然还有别的文字。


怎么回事呢?原来石头上面还刻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乾隆五十五年正月,时年八十岁的乾隆帝,竟然在研究石鼓,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在考证“作原鼓”的流传。


●  乾隆帝题石鼓诗   旧拓本  

此拓为 宁波天一阁 举办的“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展”(2018.1.30开幕)展品之一



关于“作原鼓”的流传,多是宋时司马池(司马光的父亲)将石鼓移至凤翔府学时,“作原鼓”已佚。至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再次访得时,已被乡人凿成臼并在使用。乾隆帝据韩愈《石鼓歌》中“为我度量掘臼科”句,认为“作原鼓”在唐代时已成臼形,而非宋时佚后所为。


为此,乾隆帝题了一首诗,文献记载那天是上元后一日(正月十六)。此后不久,他直接写在了石鼓上,一声令下,此诗便与石鼓永存了。


  ●   石鼓之第六鼓——“作原鼓”

●  “作原鼓”拓本


乾隆帝题诗全文如下:

石鼓韩歌掘臼科,弗知其意所云何。

兹因考古十之质,爰命图真一有窠。

慨叹曾充舂杵用,伤形已阅岁年多。

言行国学历珍弆,重道崇文功不磨。

命图十鼓形以来,漫漶缺裂,固数千百年物之常。其第十鼓平面则凿为大孔,圆径一尺三寸,深一尺二寸,因恍悟即昌黎之所谓臼科也。科者坎,坎者陷,非俗所谓臼窠乎。则昌黎之语,乃举其实,而其为臼窠自唐时已然矣。呜呼!为此者实庸愚小人不足罪,兹虽珍重护惜,以永厥年,安知数千百年之后,不复遭剥蚀割凿之灾乎。而重其文以成十鼓之全,又非拘于形而泥于古乎。其幸在兹,其慎亦在兹矣。乾隆庚戌春,御题。


清代中后期《石鼓文》拓本虽夥,但乾隆帝题诗却多失拓,而如此精拓更是少之又少。


点击下文阅读关于

乾隆题石鼓的完整故事


缶庐临碑出新奇,摹字画形加颜色


吴昌硕,近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师。他的书法尤得力于《石鼓文》,从年轻时就开始临摹,边临边用,边用边临,临临用用一辈子。吴氏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吴昌硕临《石鼓文》的作品存世较多,常见者多为临某一鼓,或节临数字,或通临一鼓文字。通临十鼓文字全文者,非常罕见。而通临十鼓,先依拓本位置临摹全文,再画出鼓形,然后朱笔释文,蓝笔标注各本异同,大概仅此一件。也难怪缶庐高足王个簃先生称是作为吴第一神品


 全景图如下



● 每屏皆为四尺整纸(137×67cm),今藏南通个簃艺术馆

“石鼓墨影”展品之一


此通临本吴昌硕作于1903年,时年六十岁,也是他的篆书基本确定面目的时候。


点击下文阅读关于

吴昌硕与石鼓文的半生缘


近现代名家写的《石鼓文》,你见过多少?


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吴昌硕的成功直接提高了《石鼓文》的知名度。时至今日,有些人甚至认为《石鼓文》就是吴昌硕临的样子。其实,在晚晴民国时,还有太多的名家都对《石鼓文》情有独钟,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也都临出了自己的态度。

一、俞樾

(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其门下。





二、翁同龢

(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瓶笙、瓶庐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书画家


● 翁同龢通临《石鼓文》册(十开选二),天一阁博物馆藏

“石鼓墨影”展品之一



三、黄士陵

(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近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为晚晴四大篆刻家之一。




四、邓散木

(1898—1963),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别号且渠子,更号一夔,一足,斋名厕简楼。生于上海。著名书法篆刻家。





五、商承祚

(1902—1991),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石鼓墨影展”展品之一



六、来楚生

(1904—1975),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著名书画篆刻家。

 来楚生临《石鼓文》册(十一开选三)


请点击下文阅读关于

明清大家对石鼓文的青睐

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复制一件善本碑帖,是多大的功德啊!


金石虽坚,却不免于流传中或多或少遭到各种损坏,或出于天灾,或出于人为。故而,早期拓本之可贵,在某种程度上更胜于原石本身。比如说——《石鼓文》。


《石鼓文》在唐代已有拓本。韦应物《石鼓歌》中有:“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非常形象的说明了那时的椎拓情况。遗憾的是,唐代拓本今已不传。之后则以四明范钦“天一阁”所藏赵松雪家之北宋拓本为最古。这本有多好呢?除了字口圆润及笔画损泐较少之外,存字四百六十二,而现存于北京故宫的原石上仅存了二百七十二字。惜此北宋拓本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今已不复得见,然观阮元摹刻之本,亦不难想见原本之善!



● 阮元摹刻天一阁藏北宋拓本(第二鼓)

● 明代初期原石拓本(第二鼓)。此本民国间流往日本,此为民国时日本博文堂珂罗版印本


● 清代光绪中后期原石拓本(第二鼓)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海盐张燕昌曾登天一阁摹此北宋拓本,次年作《石鼓文释存》,越一年以所校“天一阁本”摹刻于石,此刻石道光十九年(1839)毁。至嘉庆二年(1797),阮元重摹“天一阁本”置于杭州府学,后称“杭州府学本”。



● 杭州府学本。第一鼓、第十鼓、阮元跋



 ● 吴大澂通临《石鼓文》(第十鼓)


晚晴最著名的金石学家之一吴大澂曾通临《石鼓文》,在落款中写到:“光绪十又三年十一月,吴县吴大澂临阮文达公摹刻四明范氏天一阁北宋本《石鼓文》原本。”


吴昌硕临帖亦多是临“阮氏摹刻本”。这时期多数书家临《石鼓文》,亦多取“阮氏摹本”。

 ● 吴昌硕通临《石鼓文》册(第十鼓部分及跋尾),  朵云轩藏

“石鼓墨影展”展品之一


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要复制一件善本碑帖,除了精摹,还需精刻,且皆需善摹善刻之能手方可,较之今日影印出版实在是既费时又费力。阮元具好古之心,其传古之举可谓功德无量!


请点击下文阅读关于

石鼓文与天一阁的缘分


明清时期的《石鼓文》拓本版本


“风雨缺讹苔藓涩”,石鼓在流传的过程中,历代均有损泐。明清间所椎拓的《石鼓文》传世不少。在宁波天一阁举办的“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展”(2018.01.30-2018.03.02)中,自明代中期至清末间《石鼓文》各个时期的拓本几乎都有标准件。


版本的辨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辨别的意义更多是体现在拓本的文物价值上。请点击下文阅读对明清时期《石鼓文》拓本的版本情况的专业解读。


明清时的《石鼓文》都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以上内容转载自“金石其心”(原创)

如需转载以及使用图片请联系该公众号


-BOOK-



《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捃存》

童衍方 主编

2018年1月

定价:980.00元


-内容提要-


宁波天一阁向以善本珍藏富甲一方,昔所藏宋拓《石鼓文》为天下最善之本,惜毁于兵火,幸有张燕昌、阮元等金石大家摹刻,方得以传世,并成为清代后期石鼓文临摹学习的重要范本,包括吴昌硕、王福庵等艺术家,也都是临摹着阮刻《石鼓文》才成为一代大师的。今值阮元摹刻《石鼓文》220周年之际,由童衍方先生策划,由宁波市宣传部,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鉴赏会”并出版相关图书,内容主要为明清以来的《石鼓文》善拓十多种,清代及民国时20多位名家的临作及及与《石鼓文》相关的文献,以纪念金石乾嘉时金石家为保存金石所做的壮举。


-购书链接-


编辑 张箬溪

摄影 李烁


上海书画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如 何 进 店 购 书 ↓


1.在淘宝、天猫搜索

店铺关键词 上海书画出版社旗舰店

2.复制地址在浏览器

打开 shshcbs.m.tmall.com



营销部咨询电话:021-61229020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一键直达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