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自古多才俊,敢为人先劈路人。
近日,反映梅州兴宁籍辛亥革命元老、现代教育先驱何子渊生平事迹的传记——《辛亥革命元老、现代教育先驱——何子渊》,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何子渊,广东兴宁石马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他便开始引进和倡导西学,但其事迹却鲜为人知。该书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省社科联原主席张磊主编,原广州军区理论研究室主任、原某集团军副主任何益军任执行主编,是经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士不懈努力,搜集了有关他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整理形成的一本传记。
何子渊像
该书比较翔实地记述了何子渊,作为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普通而杰出的一员,在引进和创办现代教育、参与辛亥革、实业救国、动员族人抗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等过程中的感人事迹。
1920年,时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的何子渊(第五排左二)在粤军总司令部大门口与总司令部全体官佐合影。(来源: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何子渊出身于教育世家,受客家人尊师重教传统和其父亲(当时主管兴宁教育的官员)的影响,早年就到西洋考察现代教育。据教育史记载: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广州地区最早的新式学校是1887年创办的广雅书院;梅县最早的新式学校是1897年创办的绍德小学和乐育小学;汕头最早的新式学校是1901年创办的同文学堂等等。而何子渊从1885年开始就与当时的有识之士一起,创办了“倚南洞小学”等多所西式学校。可见,在潮梅地区,甚至在广东地区,何子渊比其他同仁创办现代教育的时间更早,所以说他是现代教育先驱。
何子渊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办的第二所西式小学——同仁学校旧址。(钟伟光 摄)
何子渊从小便喜欢扶贫助弱,维护社会秩序,早年便参加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三合会),这也为他参加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现珍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民国时期著名经学大儒罗补月编撰的《兴宁县乡土志》曾记载,何子渊36岁那年就组织众乡亲在石马三眼桥一线,大战并击退了假借会党之名,作恶多端、枭聚山林、横行潮梅两地的陈廷山匪帮。
何子渊1905年底加入同盟会后,把石马小学、家乡的箭竹顶茶场、兴民学堂、兴宁公学堂等场所作为梅州地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点,培训和保护了大批革命党人;,。可见,他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辛亥革命元老。
何子渊等先贤于1903年创办的兴宁一中前身兴民学堂大门。(刁伟生 摄)
何子渊的晚年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中渡过的,他,,。,其事迹感人至深。
《何子渊》一书的正式出版发行,对于纪念客家先贤,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传统,彰显客家精神,激励客家后人,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