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朱雀城的“清明上河图”——读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朱雀城的“清明上河图”——读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2023-05-10 14:56:27

发表于6月12日《中国国门时报》


用一幅传世名作来比喻“猴票画家”黄永玉书写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显然有点夸大其辞。但若你看了这部上中下长篇自传体小说,你不得不佩服黄永玉的“最强大脑”。人物与事件、故乡风貌、二三十年代的时代风云,在一千多页的文字里,从主人公张序子“狗狗”2岁开始落笔,到“狗狗”小学毕业离开家乡在长沙见到爸爸结束,作者用超强的记忆,大跨度的纵横,立体阔大的巨幕,全方位地描述了故乡湘西小镇朱雀城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书中人物立体,乡情浓郁,文化厚重,通过“狗狗”的视角与思维,用深情博大与生动奇妙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气势恢宏、宽广浩大,展现朱雀城文化底蕴、生活状况、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全貌图,令人称奇。


自四十年代动笔,八十多岁重又拾起笔耕不辍,至2013年出版的这部书,据说当年在《收获》杂志连载时,曾引无数争议。反对者大多诟病作者语言啰嗦。其实,这部小说的最精妙之处就是细节,新颖与风趣,汹涌与灵动有机结合。它适合在静谧的夜晚,手握书卷潜心慢读,在作者耐心细致、层叠叙说的文字中,顺着他仿佛随意拈来,实则独巨匠心的铺陈痕迹,眼前慢慢浮现出一幅脉络清晰、色泽浓烈、人物栩栩如生、小镇独具特色的工笔画,描摹纤毫细微。


阅读时,我时而大笑,为书中风趣的语言和情节;时而叹息,为人物命运和时代的悲音;时而感慨,为朱雀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时而大开眼界,为各种美食和不曾听说的风俗;时而赞叹,为人物气度,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美好;所有的篇幅,或暖玉生香,或疾风劲草,生灵活现又层次饱满,让人不由掩卷沉思:为什么如此丰富动人?是因为作者细腻的深情和灵动的笔法。他观察入微,笔下众生与草木万物皆有情;为什么如此难忘印象深刻?是因为作者开阔的思维和探究万物的好奇。他腹有诗书、博学求索,不落俗套;为什么如此感慨和赞叹?是因为朱雀城文化浸润深,太多人被书香浸泡,在外闯荡的精英,回来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文化大咖”尤为突出,朋友之间随意一场聚会就是一次雅集,就连“狗狗”95岁的太婆都可以用一个知识点考倒一大片文化人。


这一幅故乡影像相册,无论生活场景,还是风云波澜,无论阔大或微小,都有浓浓的怀乡情结。这故乡,那么多的美,那么好的美,太挤了,深的浅的,太多了,所以作者写不尽、收不住。他一人登台,即兴发挥,扮演各种角色:喜剧人、悲伤者、文化学者、贫苦村民、厨师、手工艺人、老人、孩子,甚至花草与树木、云和雨,一台盛大的多幕剧由此展开。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物的刻画。“狗狗”的思维与行为总是那么独特,让人忍俊不禁;爷爷彪悍的人生,掩着睿智慈爱的心灵;爸爸蕴藉通达,教育孩子的理念放到今天都不过时;保姆王伯,忠义厉辣,,她独自带“狗狗”回山中老屋;学校的老师,爸爸的家人和朋友也都脸谱丰富。还有,“狗狗”和几位好同学的友谊,一边调皮一边斯文,读来也让人动容。书中还穿插描绘了时代的风云际会,湘西王“玉公”的人生、国共两党的纠葛、九一八事件与抗日以及苗族历史与风俗。掩卷时,最舍不得的情思,是为文中那些别离与消失的人,洒泪伤怀。


黄永玉的故乡,显然早已在他心底牢牢扎了根。为什么我如此热恋这片土地,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故乡的土壤,启蒙了他的学识、智慧、情感和才艺。那里的人,那里的山和水,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黄永玉。湘西千里山川,万条河流在他心中奔涌,他用文字画出的这一幅朱雀城“清明上河图”,是为故乡小镇留存的历史画卷,是丰厚的遗产,注定要让故乡朱雀城永不消失、永不褪色,永久复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