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将要讲述八十四大成就者传记当中的第六个故事:萨日阿哈大师传记,有人也翻译成为萨热哈、萨罗哈,其实都是一个人。呵呵。
萨日阿哈大师,是婆罗门种姓,生活在印度东方日阿兹城下属的饶灵地方。因为他是空行母之子,因此也就是一个空行了。
虽然萨日阿哈大师是个婆罗门,但是却很相信佛法,因此他也曾在无数的大师跟前听闻过佛法,后来也就对密乘法门非常信仰。
记得我们曾经解释过空行的概念,在这里再简单重复一下:
所谓的空行,就是可以行走于空中的众生,一般宽泛的概念之中,那些天人、药叉、鬼众、罗刹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可是在佛法的有限范围内,空行,则特指某群人,他们成就了空行,也可以行走于空中。其中的女性,就属于空行母了。
而这种成就,也分世间成就和出世间成就两类。我们所要修行的金刚瑜伽母等空行母,则属于出世间的空行母,等同于诸佛。
而从种姓的角度,只要是父母属于空行,那其子女也就可以被称作是空行。萨日阿哈大师,则是这种空行。
这样一来,他就同时开始守护婆罗门和佛法的两种戒律,白天就按照婆罗门的要求行事,而晚上就按照佛法的要求行事。
外显婆罗门相,内守佛教徒行,这个萨日阿哈大师的行为,的确比较特殊啊。
放到现在社会,是否也有人能够外显徒相、内受佛教徒行呢?很难吧?呵呵。
(学生:和俗混光。)
(学生:我觉得与佛教导的很相似。)
(学生:可以同时持守吗?难道不是违反教规吗?)
其他的总体行为,基本上劝人向善,只是他们不能像佛法那样彻底明了真理而已。因此,表面上的善行,和佛法表浅的善行,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冲突呢!
因为他也喝酒,被婆罗门发现了,就准备要摒除他。因此他们就召集了很多婆罗门前来,向然纳帕拉国王请求道:“你是国王,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当地的规矩正在被破坏?这个萨日阿哈,是饶灵地方两万五千人之中的领袖,但是他却喝酒,导致他的种姓被玷污。还请将他摒除出去!”
国王说:“我不想把统领两万五千众的这个人摒除出去。”
婆罗门教非常重视清净和卫生,酒是绝对禁止的。因此,对于婆罗门教徒而言,萨日阿哈的饮酒行为,就是大的罪恶,不能原谅。
可是这个国王却并不想因为一个人的表面行为,就直接否定这个人。
因此,然后国王就来到了萨日阿哈的跟前,说到:“你是个婆罗门,喝酒很不好啊!”
这个国王,想通过非常平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委婉地请萨日阿哈大师停止饮酒。
可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
萨日阿哈说:“我并没有喝酒啊!我可以发誓!请把婆罗门和人们都召集过来吧”。
我们看故事的人,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喝酒了,可是这个萨日阿哈大师,却赌咒发誓地对国王说自己根本没有喝酒!这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酒从肠中过,过了就过了。那些不敢饮酒的人,才是真饮的人。)
平果所说的酒肉穿肠过,对于现在的萨日阿哈大师而言,还是有些过奖了!这个时候的大师,他的依仗,是另外的东西:小小的神通。
当大家都聚集过来的时候,萨日阿哈就说:“如果我喝酒了,我的手就会被烫;如果我没有喝酒,那我的手就不会被烫。”说着,就把手伸进了沸腾的酥油汤里,手臂一点儿都没有被烫。
本来,喝酒和会不会手臂被沸腾的酥油汤所烫伤,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关系。可是,大师这么一说,顺便让人看到了自己的不会被烫,就直接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给搅和到一起去了!
因此,国王也懵了!
国王就问大家说:“他喝酒是真的吗?”
众婆罗门回答说:“他真的喝酒了啊!”
而萨日阿哈则还是赌咒发誓自己没有喝酒,
甚至大师还表现了更加厉害的神通,
并且喝下了融化的铜汁也没有被烫。
众婆罗门教徒当然不会因为这种神通而否定自己的眼睛所见。因此,
可是众婆罗门还是坚持说他就是喝酒了。
双方都各执己见,丝毫都不放松。
这个时候,萨日阿哈就又提出了更加不可想象的一个论据:
萨日阿哈就说:“那么,我们就进到河里吧,如果沉下去了,就是喝酒了;如果没有沉下去,就说明我没有喝酒。”
这又是一个不相干的证据。
萨日阿哈就和另外一个婆罗门进到了河里,萨日阿哈没有沉,但是那个婆罗门却沉下去了。萨日阿哈就说:“我就是没有喝酒啊!”
紧接着,他又提出了另外的证明方法:
后来又要称重量,说好“如果分量沉,就没有喝酒;如果分量轻,就是喝酒了。”可是等到真的一称,萨日阿哈重,他就又说:“我就是没有喝酒啊!”就算是和三块一人重的铁石相比较,还是萨日阿哈重一些;甚至和六块相比较,也还是萨日阿哈重一些!
不会沉到水中,和体重重,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事情,都被萨日阿哈大师用来证明自己没有喝酒!
(学生:这些围观的人难道不知道这些证明根本不相半点关??)
(学生:事实还需要证明?)
这就是世间的规矩!当大家都认可道理的时候,谁的道理大,谁就是真的。可是,当有人不认可道理的时候,那就是谁的力量大,谁就是对的、真的!
放眼望去,在我们的这个世间,事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力量。而当力量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谈到道理。比如,嘿嘿。
就连普通人之间的论辩,都会不自觉的提高声音,好像声音越大,就越正确似的。哈哈。
我们学佛人,和不学佛的人之间,其实也存在着这种关系。
当双方都愿意坐下来,好好地谈道理的时候,那不论怎么谈,佛法都是真理。
可是,当对方不讲道理的时候,那怎么办呢?
(学生:不理。)
不理,这是一种做法,只是对方会认为佛教徒不可理喻。
有些人,则会直接给对方带上帽子:“无明、愚痴、罪业深重”,这就会令对方更加远离佛法。
萨日阿哈大师的这种做法,虽然有些胡搅蛮缠,但是,却让众婆罗门无法反驳,因为他们的确没有做到。
这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对待之法。这里并不是强调神通的重要性啊!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国王就说了:“如果有像他那样的能力,就算是喝酒了,那也和没有喝是完全一样的!”
(学生:哈哈,我知道了,萨日阿哈大师是在用世间的做法,来证明一件无需证明的事,让人们发现荒唐。)
这个事件,与其说是表明了萨日阿哈大师的神通力,更不如说是他利用这种方法,想刺激对方认识到自己的执著!
所以,在故事当中,
说着,国王就和那些婆罗门一起向萨日阿哈顶礼,并请求口诀教授。
萨日阿哈就对国王、王妃、大臣们唱了道歌,也就是后世闻名的《三卷道歌》。
众婆罗门则都放弃了自己的,全部都进入了佛法。
后来国王以及那些眷属也都证得了成就。
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令对方生起希求心、疑惑心、探究心,都可以逐渐地令对方进入佛道,进而通过佛道的修行而证得真正的成就。这就是佛法的方便法门。
此后,萨日阿哈就带着一个十五岁的妻子去到了另外的地方,住在一个寺庙当中。萨日阿哈每天修行,而妻子则做饭送饭。
有一次,萨日阿哈说想吃萝卜做的菜,他的妻子就用酸牛奶和萝卜做了菜,可等到送过来的时候,发现萨日阿哈入定了。他也就没有吃到他想吃的菜。
萨日阿哈这一定可就是十二年。
一定十二年!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可能连一分钟的定都做不到呢!
可是,这种非常神奇的定力,在随后的故事当中,就成了一个强烈的反面陪衬。
等到十二年后他一出定,就问妻子说:“萝卜菜做得怎样了?”
哈哈!一个想吃萝卜菜的念头,竟然也随着他的定境,维持了十二年!以至于他一出定,就还想着吃这道萝卜菜呢!
妻子回答说:“你一连十二年都没有出定,现在哪里有萝卜啊!现在是春天,没有萝卜了。”
然后萨日阿哈就对妻子说:“现在我要去到山上修行去了。”
大师真是一个非常“精进”的人啊!可是这个精进,我给打了“”!
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就发挥了非常异乎寻常的作用:
妻子说:“身体寂静并不是寂静,心中没有妄念和相而寂静,这才是殊胜的寂静。虽然你入定十二年,但是,只要你还没有断掉细微的萝卜这样的相、妄念,就算是你去到山上,又怎么会有利益呢?!”
据说有个修行人,常年在山中静修,一旦他被居士们发现了,要请他讲法,他就立刻会偷偷地逃向更深的深山之中,不能让别人干扰了自己的“修行”!
这个修行,我还是打了“”!
因为,很重要的,就是“没有妄念和相的寂静”!这才是真修行!身体不论怎样地远离了世间的喧嚣,只要心还没有沉静下来,就都还在红尘之中!
(学生:他这种定是无记的吗?)
(学生:那他在那十二年干了什么?)
萨日阿哈大师的一定十二年,这个定,的确就是无记!可以说:他的十二年,和平常的一两秒钟,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十二年,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听到妻子的这番话,大师终于有所了悟!就如同那个王子听了卖酒女的话一样!犹如毕如巴大师听了金刚亥母的话一样!
萨日阿哈认为妻子说的很对,就断除了相和妄念,实修原始本来之义,从而就证得了大手印的殊胜成就,并且做了无量的利生事业。
后来他和妻子二人一起去了空行刹土。
直到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出了最关键的修行地方:实修原始本来之义!之前的神通示现,之前的一定十二年,都还不是真正的修行!最多只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已。
(学生:只要你还没有断掉细微的萝卜这样的相、妄念,这句话不知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只要还有一丝的执著,就都没有成就。就都还在路上。
(学生:请问执着指的是什么呢?)
比如说:执著自己的钱财、执著自己的地位、执著自己的容貌、执著自己的学识、执著自己的所修所悟,等等
(学生:不执著是什么意思?什么都不想?)
不执著,并不是什么都不想!
而是说,在任何的时候,都不会被任何东西所困!
有所得,是如此;有所失,也是如此。
被人爱,是如此;被人恨,还是如此。
堕落入地狱,是如此;证得十地菩萨,还是如此。
(学生:不太理解所谓的“如此”是什么一个状态。)
我换句话解释吧。
在藏传佛法的嘎当巴传统中,有差不多这样的修行窍诀:
什么想要施加到我身上,那就来吧!什么想要离我而去,那就走吧!
什么意思呢?在这个世间,不论我得到了什么,钱财、地位、名声、眷属......,全部都不会因此而得意,全部都不会因此而傲慢,因为,这一切全部都是缘起汇聚而生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有了,就有了吧。
在这个世间,不论我失去了什么,钱财、地位、名声、眷属......,全部都不会因此而失意,全部都不会因此而沮丧懊悔,因为,这一切全部都是缘起汇聚而灭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走了,就走了吧。
从出世间而言,不论我出现了什么样的证悟和神通,全部都是我本来具足的东西,并不是我新鲜得到的东西。就算是我根本没有出现丝毫的神通和证悟,那也并不影响我本来的圆满自性!
有了神通,并不表明我比别人殊胜;没有了神通,也并不说明我不如别人。
真正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回归了自己的圆满本性!是否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们上堂课中所提到的:三轮体空。而且,在空的同时,任运自在。
(学生:任运自在和我高不高兴没有任何关系吧?)
当你真的能任运自在的时候,你的高兴和不高兴,就都不会对你自己有任何的影响了。
如果之前的萨日阿哈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那么当他出定之后,就不会再追求那顿萝卜菜了,而是会妻子拿来什么,就吃什么了。
也就不会再强调我要进山修行了,而是会随遇而安的。
处处都能自在,何必遁入深山!
(学生:问题是,有所追求不应该吗?)
在成就的标准下,任何的追求,都是错误!
可是,在还没有真正的证悟之前,“追求证悟”的这种心,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要达到证悟的目标,方法却只有一个:不追求。
站在我们目前的立场上,因为我们都还没有成就,因此,我们都要需要有所追求,所追求的,就是不要有追求、不要有执着。
(学生:是说有意的追求不追去对吧。)
这就是以念制念,以楔起楔的方法。在修行的最初,是有必要应用的。
(学生:如果采用不追求的方法,那么消灭了痛苦,不也意味着消灭了快乐吗?)
快乐和痛苦,是我们所执著的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体。当我们消灭痛苦之后,自然相对于痛苦的快乐,自然也就被消除了。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快乐,而是没有了对痛苦和快乐的执著。从言语上说,我们因此而得到了没有痛苦的究竟大乐!
因此,归根结底,目标就是不执著地圆满了本性。
当你真正的不执着的时候,你本来圆满的自性就全然显露了。
欢迎直接转发。如欲摘录内文,还请不要私自改动!并请注明作者:贡绒埃萨(吴宁强)及出处:理性学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