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为一件无聊的事而写的小自传

为一件无聊的事而写的小自传

2023-05-10 14:56:27

唉,理想什么的都靠不住,写文这种事情果然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上曲一支,慢慢享用~





个人自传

王珞珈

2017.10.25

 

我从小生长在北京,虽然身处全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地方,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苦头却也没少吃。上小学时活泼好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也认真地帮我进行奥数训练,但到最后也并不拔尖,因为十几名的差距与初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数学班擦肩而过。好在家里更重视全面发展,小学时也额外学习了不少英语,于是顺利进军实验中学的英语班—这也为之后的一切埋下伏笔。

作为一个心理上更偏爱理科的学生,我完全不属于典型的“文科生”:流行音乐不听,韩剧美剧不追,语文成绩除开作文十分“不争气”。但凭着平和开朗的性格和缺乏对手的理科成绩,我在班里倒也是个不乏亮点的存在。可能是出于奥数竞赛的经历,我非常热爱单人竞技性强的挑战,在选择诸如电子游戏或者体育运动时这点体现地尤为明显——而这些单人项目往往因为门槛过高而缺乏参与者。但我远远不是个大大咧咧的“奥赛男”,一直以来家庭坚持的“均衡发展”在我身上有着微妙的体现:我反感讨好人感官的商业电影,反而漫无目的地“硬啃”各种书籍,从当时小清新热捧的青春文学到《战争与和平》,不论是否懂先读下来再说;语文轮到作文就是我的主场,即使在不倡导议论文的初中部也不能阻止灵光频现;比起综艺节目我对新闻更感兴趣,

这些特质和习惯,始于初中而延续至高中,每一项都在过去的3年里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唯一变化的是我的班别——通过一半才智一半努力,我有幸被实验中学高中部的竞赛班录取。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3年英语班的“散养”让我的竞赛能力退化得难以与身边状态良好的“选手”们同台竞技,而先前一路高歌猛进的中考并不能提前暴露出这个问题;在班中亲身体验过一些应试金字塔尖的疯狂后,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我也进而对先前十年有余所接受的教育有所怀疑:我们是不是过分了?也许是自我怀疑在作祟,我始终没有像我那些同僚一样忘我地浸入学习中——除去令我豪情万丈的高中议论文,面上的成绩自然也不很乐观。

在此犹疑之际,多大士嘉宝项目映入我的眼帘。得益于一直与各种班别的同学保持关系,我从国际部的“留学专家”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花2个月充分了解之后我毅然选择放弃高考赴多大求学,顶着竞赛班的名号,也算是顶着无形的压力。但在加拿大学习生活数月之后,反观国内高考同僚们的百态,我更加确信自己做出了客观上适合自己,主观上忠于自我的选择。这里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的现象,但整体的教育质量之高是国内清北也无法比肩的;除去学术考虑,这里给予我的是一种加拿大独有的尊重多元,不似美国要你全部融入,这里容忍不同观念、宗族、信仰的共存与交流,让人从国内的许多固定思维中跳脱,在大学这样一个本该绽放的人生阶段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开阔,发自内心。





PS:看完最后一段知道是谁在用无聊的事“差使”我了吧。




那么......

客官慢走,下回再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