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青岛四方机械厂奉命制造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的总统车厢,邀我前去绘乞力马札罗雪山和维多利亚瀑布,然後根据油画织锦装饰车厢。”
——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
吴冠中 坦桑尼亚大瀑布1975 年作油彩 画布100.3 x 179.6 cm.估价:HK$ 36,000,000 - 56,000,000
成熟时期所绘,珍罕国礼蓝本
1975年,吴冠中接受了国家邀请的一项外交任务,当时政府援助坦桑尼亚连结赞比亚的铁路工程已经接近完工,青岛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则负责制造铁路的列车车厢,其中两节车厢将作为国礼,分别送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两位总统作为公务车厢。四方机车厂设计科的朱仁甫希望在车厢内装饰带有当地特色的织锦图像,便邀请吴冠中前往青岛绘制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札罗雪山及赞比亚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两张油画作为织锦图像的蓝本。
中坦工人在修建坦赞铁路
马远《水图卷》(局部)宋代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经历使得吴冠中与非洲结缘,间接地埋下了他在1981年底随着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远赴非洲的伏笔。《坦桑尼亚大瀑布》不但是吴冠中油彩画成熟时期的集大成、70年代作品于市场上出现尺幅最大之作,更是艺术家生涯唯一一次为了国家外交而创作,象徵吴冠中的爱国情怀,作品历史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吴冠中《坦桑尼亚大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吴冠中《瀑布》1980年作
吴冠中《大瀑布》1975 年作 油彩木板 50.5 x 81.2 cm. 苏富比香港2012年4月2日成交价:9,620,000港元
风筝不断线,油画民族化
《坦桑尼亚大瀑布》创作于1975年,为吴冠中“银灰色”时期的开端作品之一,在吴冠中的早期油画创作中,这样的巨型画作极为罕见,可能由于是国家任务,才能有机会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完成此等钜作,大幅构图的不易也成为艺术家对于自己的期许与挑战。画中诠释的维多利亚瀑布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是由五道瀑布所组成的瀑布群,从广大无边的河床飞流直下,打起铺天盖地的水雾,据闻声若雷鸣。此件作品的尺幅更衬托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礡的画面彷佛引领观者实际迈入画布内的空间体验,宛如李白在《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卡斯帕· 大卫·弗里德里希《海边僧侣》 约1809年作德国柏林旧国家美术馆藏
吴冠中的色彩统调处理尤以1970年代的油画作品臻至高峰,他将白色的颜料覆盖于瀑布悬崖边所显现的黑、灰色山岩,轻灵的水色与岩壁厚重的量感突显出两者的对立性,水线在顶端分流而下,却在中途交错遇合,直至底部激荡起迷人的水雾,巧妙的形成由上而下从点转换成线再积累成面的奇特构图。抑扬顿挫的细致笔触在解析瀑布的动态中以吴氏“抽象美”的语言带来独特的韵律,画面右下斜角的细密水雾远观看似平涂,却隐藏着轻盈、细腻的透明质感,在生机勃勃的布局中飞越激溅。吴冠中注重绘画中情感的自然表露,他认为主观的意象可以取代客观的细节表述,从而增加作品的整体感染力。他说:“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坦桑尼亚大瀑布》具有西方现代绘画明暗对比的表现方式和形式语言,也有中国传统的虚实相间概念,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可说是吴冠中油画融合中西形式之硕果。
吴冠中其他以瀑布为主题的作品
吴冠中《瀑布》 1972年作
吴冠中《瀑布》 1973年作
吴冠中《瀑布》1985年作
1992年3月,吴冠中及其长子可雨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海报前
1972年,吴冠中偕妻子去贵阳探望岳母,途经桂林时,便因美景迈不开脚步,停留在阳朔山写生。自此艺术家一生的创作便与桂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桂林风光成为吴冠中的重要画题,以不同媒材和风貌出现于艺术家不同阶段的作品中。《桂林》创作于1991年,90年代吴冠中在风景画类的探索和技艺已经达到圆融成熟的新高度,此幅作品让我们一窥艺术家经过岁月沈淀创作风格成熟後对桂林景色的抒写与感知。
吴冠中 《桂林》 1991 年作 油彩画布裱于木板 44 x 53 cm. 估价:HK$ 15,000,000 - 25,000,000
《桂林》中的群山呈现三角型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态,以深浅变化的灰褐色表现,山峰为深,山根为浅,以建构山势的雄伟深邃,层峦耸立峭拔。画面以散点透视进行布局,可见艺术家在长久对桂林景致的掌握下,意图变化与创新,房屋村落由右上斜至左下,呈现出贯穿前後的蜿蜒曲线,山势和村落在形式与色彩的巧妙对比下,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与景深。,前景以平静的江面给予画面呼吸的空间,反而使得作品主体更为突出。山峦中的楼房以“之”字形插入江面,与银灰色的水交错,极具诗意。使人联想到元代倪瓒“一河两岸”方式出现的山水画构图,景物由远至近迎面蜿蜒而来,引人入胜。
吴冠中 《桂林山石》 1975 年作 水粉纸本 39.3 x 35.5 cm. 估价:HK$ 3,000,000 - 4,600,000
1970年代是吴冠中运用西方媒材创作的精华时期,对于形式元素的掌握与风格已然十分成熟,更受到学术界与市场两方面的高度认可,《桂林山石》正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代表作品。此时的吴冠中重拾水墨创作,用以补足油彩的表达瓶颈,也在其他各种创作媒介中游走求索,水粉作为其中的媒材之一,由于其调和水粉的形式,乾湿变化大,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因此画面有水彩酣畅淋漓的效果,而又带油彩的厚实质感。艺术家对水粉运用的独特运笔技法在《桂林山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体山石以叠加笔触展现厚实雄伟的气势,边缘的处理却有水彩的透明质感,使得整体构图增加了山水画的层次与景深。
吴冠中 《在天涯》 1998 年作 油彩麻布 92.3 x 60.1 cm. 估价:HK$ 5,000,000 - 7,000,000
1998年作的《在天涯》可说是独树一格,直式的构图不禁令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立轴山水,吴冠中将观者视觉聚焦在画面中心高耸的树木,纤细的黑色枝干、崎岖的转折和画面顶端厚实、细密的树叶都说明这应是一棵苍劲有力的松树,不过画面中段的叶子却逐渐稀疏,顺应笔触呈现向下垂吊之势,铺垫在树干之下并往下缩减量度,尽显老态。到了最下方,树叶已经不具单独量体,和枝干相融合于笔触里,墨绿色和黑色油彩不分彼此、相互缠绕,就像目睹了人生从壮年迈至老年的过程。
对于吴冠中来说,这样的形象正好符合他对于意象和美感的追求:“我爱老树,不是为了珍视它的年轮,说穿了是爱其形象苍劲之美。……虯曲的躯干,层层垂挂的气根,可以让写实的画家无穷无尽的探索,可以予抽象派绘画以不尽的启发。”对比右下角枯枝上寥寥几片秋叶,以清奇的姿态一枝独秀,画面左下方往斜角飞行的喜鹊画龙点睛,均衡了画面中心的浓彩表现所造成头重脚轻的空间感。左右方温暖又清新的粉色留白更是吴冠中创作水墨多年的体会,再结合西方油彩的表现方式构成意境上的形式美。
吴冠中 《蜀中水田》 1979 年作 油彩纸板 25.4 x 35.3 cm. 估价:HK$ 4,800,000 - 6,800,000
《蜀中水田》中以油彩勾画线条,而线条抒以意,吴冠中将传统国画之写意融入到油彩创作。画面线条流畅,水田的轮廓形成“s”型弧线,增添了构图的节奏与韵律感。艺术家先在画布表面涂出奶油白、粉蓝等几个浅色渐层色区,再加以深色线条勾勒出水田及周围植被及山林。水墨线条的流畅性被带入油彩中,水田、树木在艺术家笔下蜿蜒伸展、流动,呈现出“间水绕田山影转”的情景。油彩由于其粘稠性而不及水墨轻盈,但同时为画面带来特殊的质感和纹路肌理。颜料厚涂于画布上,笔刷的走向和停顿均与构图布局相辅相成,展现艺术家水陆兼程的腕下功夫。
吴冠中 《大巴山中桃李正开》 1979 年作 碳素墨水钢笔宣纸 46.5 x 103.5 cm. 估价:HK$ 3,000,000 - 4,000,000
《大巴山中桃李正开》采用传统散点透视法,山势恢弘壮阔而又细节丰富,若仔细斟酌画面的每个局部,会发现若将画面分割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仍然能独自形成一幅画卷。当观者视点落于画面不同位置,处处可发现美的惊喜。如前景中曲线型排列的村落,画面各处蜿蜒的山脉与山谷田间,均可独立成画。这便呼应了吴冠中强调的“1+1=1”艺术公式,即作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应结合成一个整体。作品落款处伸出的树梢枝芽,从其延伸的方向及大小形态可看出并不是实景写生,而是艺术家为组构画面而特意布置。枝干及周围的留白,与艺术家落款又可独立视之,犹如南宋山水画的“一角半边”别有意境,又同时巧妙地与画卷相贯连融通,枝头勾勒出嫩芽与花苞,更呼应了题目中的“桃李正开”
获取更多艺术品咨询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中天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4351号荔源广场B座806
官方热线:400-136-2858
预约联系18588225798林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