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在巴黎留学,如饥似渴吸取西方艺术的营养,并陶醉其间。幸乎不幸乎,终于又回到了条件艰苦的祖国,从此在封闭的环境中探索了数十年自己的艺术之路。40年岁月逝去,人渐老,今以东方的眼和手,回头来画巴黎——新巴黎,感触良多,岂止绘事。
——吴冠中
■ 吴冠中 新巴黎
布面 油画
1989年作
91 × 73 cm
✎ 发表:
1,《吴冠中巴黎叙情展》,日本西武画廊,1989年出版;
2,《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II》,P6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9月出版;
3,《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4,《WU GUANZHONG》,ALAIN BONFAND著,P184,LA DIFFERENCE,2007年5月出版;
5,《吴冠中全集3》,P262,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 展出:
1,吴冠中巴黎叙情展,西武画廊,日本,1989年;
2,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0年。
吴冠中:铁骨风筝 萦东绕西
1988年,日本著名的西武画廊负责人山崎光雄先生,向古稀之年的吴冠中发出邀请,邀其一同访问巴黎。吴冠中早年求学法国,留学期间陶醉在巴黎浓烈的艺术氛围中,得以深谙现代艺术的精髓,故对巴黎感情深厚。如果说中国是吴冠中艺术成长的沃土,那么巴黎便是为他的艺术航程指点迷津的灯塔,但归国后的四十余年,先生却再没能返回过,吴先生不无遗憾。
▲ 1947年,吴冠中(右一)与中国留学生在巴黎凯旋门
受此邀约,吴冠中欣然同意,并于次年,即1989年春重返阔别数十载的巴黎。此行共计一个月的时间,吴先生在巴黎多处走访,并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创作,期间诞生了一批以中国人眼光和感受描绘法国文化风情的作品。此次夜拍推出的《新巴黎》便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件。
▲ 1989年3月,吴冠中重返巴黎凡尔赛宫
《新巴黎》画面所绘为巴黎拉德芳斯大街。吴冠中以白色高楼为画面核心,以美国大师卡尔德的雕塑为切入点,与远景的新凯旋门与之相互照应,所有景致净收眼底。
▲ 1989年3月,吴冠中在巴黎街头写生(蔡斯民 摄)
“地理位置上,拉德芳斯扩展了巴黎;造型形式上,拉德芳斯发展了巴黎。巴黎向拉德芳斯的扩展不但解决了空间问题,并显示了历史的进展,蓬皮杜文化中心似亦应迁来此处。”吴冠中曾在《巴黎札记》中如此评价。
▲ 吴冠中《巴黎街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冠中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不断在中国艺坛引发波澜,进而推动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化和发展。1989年亦是先生艺术创作历程中至为关键的一年,此次巴黎之行,产生的这些清新典雅之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吴冠中在水墨与油画两方面试验探索的结果。这个年代亦是吴冠中的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艺术成熟并起飞、走向世界的年代,他的风景作品呈现出一种极富东方诗意美的个性化语言,进入了半抽象时期。《新巴黎》是用水墨画的笔意挥洒油彩,但他既没有因为采取中式的挥写而牺牲油画色彩的表现力,也没有因为表现法兰西的文化气氛而淡化中国式的诗情。
▲ 吴冠中《巴黎凯旋门》
在《新巴黎》画面的主体处理中,吴冠中大胆融入东方的黑色,营造出一种色彩单纯的对比效果,颜色与线条的渐变在整个画面中显得丰富而完满,渐变的线条由高到低,产生疏密的变化,从而给人以高耸入云之感。吴冠中从美的角度出发,遵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将点、线,面、色等元素在构成形式中有机组织并穿相互插来构成画面,使作品形成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 吴冠中《凡尔赛一角》
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探索的吴冠中成功地在《新巴黎》作品里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作不仅仅在艺术形式上表达了先生对“旧巴黎”的追忆之情、对“新巴黎”的致意之感,更是在思想意境中诠释了他那千丝万缕的民族情怀,是吴冠中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李瑞年:中国风景第一人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
微信号:zhongguoji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