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主题书坊】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主题书坊】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2023-05-10 14:56:27

文化学术大家的“绝学”就如武功秘籍,对普通读者而言是难学、难懂、难用的,如何走进大家的精神宝库?一般而言有两种途径:一种类似“大家小书”,身为大家的作者写书给大家看,即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另一种,是以国内相关领域一流作家学者的专业学术研究成果为根据,从普罗大众层面的“大家”角度介绍国内外文化“大家”及其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即大家读大家。


《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一辑:

当代著名作家的读书笔记

图书简介

《大家读大家》丛书试图约请包括文、史、哲、艺四个学科门类术业有专攻的优秀学者,以及创作领域里的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用各自心灵的温度来体贴经典触摸经典解读经典,解读出另一种不同凡响的音符;在解读经典的同时,呈现自己读书和创作中汲取古今中外文史哲大家写作营养的切身感受,为最广大的普通作者提供一种阅读的鲜活经验。


该丛书的第一辑,是一批当代著名作家的读书笔记或讲稿的结集,包括毕飞宇的《小说课》、苏童的《小说是灵魂的逆光》、王家新的《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李欧梵的《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张炜的《从热烈到温煦》、叶兆言的《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以及马原的《模仿上帝的小说家》。


丛书第一辑的作者都是文学领域享有大名的大家:马原先生执教于同济大学,他在课堂上对中外作家经典的解读,几乎是大学文学教育中的经典“案例”;哈佛荣休教授李欧梵先生在文学之外,对电影、音乐艺术均有极高的造诣,这部书重新彰显了他小说家散文家身份;张炜先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版了多种谈中国古典、现代文学,谈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读书笔记,他融通古今,像融入野地一样融入经典之中;苏童不仅是小说高手,他对中外小说的解读,细致入微,以文学的方式解读文学,读书笔记如同他的小说散文一样充满了诗性。叶兆言在文坛崭露头角之时,就是公认的学者型作家,他解读作家作品流露着学养、识见以及书卷气。王家新先生既是著名诗人,亦是研究国外诗歌的著名学者,他用论文和诗歌两种形式解读国外诗人,将学识、情怀与诗性融为一体。


推荐理由:

每位文学大家除了自己的“写作版图”外,还有着自己的“阅读版图”,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很高的重合度。阅读“大家读大家”的书,我们可以借助一位大家的视野进入一批大家的精神世界,知晓其中的妙处、好处,同时也能感知到解读者的所思所想。


有趣的是,《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一辑的许多作者,比如毕飞宇、马原、苏童等都被相关的大学聘为驻校作家乃至创作专业教授。随着“会写”“会读”“会讲”的作家进入教学科研的场域,将有利于打破“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摇篮”的学科魔咒,从而改变文学教育的现状。这一现象实则是我国中国现代大学一大传统的延续,即我们熟悉的许多现代文学大家同时也是著名大学的教授。文学能够对当今大学人文教育起着何种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大家小书·译馆》系列第一辑:

引介国外“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图书简介:

从2002年至今颇受读者欢迎的“大家小书”在出满100种后,在2017年正式开辟两个新系列——当代学者写作的大家小书之“当代”系列和从西方经典中遴选的大家小书之“译馆”系列。前者是将选书范围由清末民国延展至当代,后者则是“大家小书”的外国文化板块,秉承“大家小书”的理念,不忘“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初衷,精选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化的优秀读物。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


《大家小书•译馆》系列第一辑出书12种。《书的故事》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伊林,译者是“最后的闺秀”、张家“二姐”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引出主题,或在知识的介绍中间穿插相关的故事,介绍了文字和书籍的发展史,例如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书籍是如何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看的样子的;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是享誉世界的一部哲学随笔集,曾是战后一代青年的床头书。在加缪看来,人一旦在平庸无奇、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谬。人所生存的世界是希望的对立面,而人自身中又深含着对幸福的渴望;《魔毯》收录了叶拉·莱普曼等多位儿童作家历年来在国际儿童图书节的献辞,以及安徒生奖得主的受奖演说辞。这些文字与其他领域的献辞不同的是,这些来自全世界的儿童文学大师,在国际儿童书图书节这个大舞台上绝不轻忽,他们给全世界的大朋友小朋友献上了好的表演,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有诗歌,有童话,有幻想,也有对于现实儿童阅读环境的思考,无一不是好的儿童文学读本;18世纪人们如何看待动物?马是最漂亮的动物,狗是最忠诚的伴侣,狮子、鹰有着勇猛、高贵的品质,老虎是凶残贪婪的,秃鹫更是卑鄙而粗俗……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用精准的白描和略带个人情感的笔触去描绘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几十种动物,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开始,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推荐理由:

单看书名,读者对《大家小书•译馆》系列第一辑中的许多书或许都不会陌生,因这些书在国内已有不同的译本或选本。“译馆”系列的特点是,首先从翻译的层面把关。在挑选翻译本上大概坚持了两大原:一是最有特点的,如《书的故事》选择了张允和的译本。在读者的印象中,张允和要么是大名鼎鼎的“合肥四姐妹”之一,要么是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而这些发光的标签都掩盖了她本人的面目。实则张允和在九十余年的人生中,也是一名才女。她翻译的《书的故事》在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从人间蒸发了八十余年,此次重新出版,也算是重现光芒;二是最为精到的译本,如《动物肖像》选用的是法语翻译界元老范希衡先生的译本。该译本也是布封作品最早最好的译本,多篇入选语文课本。这一译本还有个亮点,即范希衡在力求“信达雅”的基础上,还以文学评论家的角度对布封的原作加入了注释,既指出布封观点前后不一等缺点,又点名了精彩之处的看点,有点类似金圣叹点评《水浒传》《西厢记》。


再看国外“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特点。在国内,类似“文以载道”、“文章千古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深入人心,这不但让文章负载过重,还使得作文的文人士大夫更多的将潜在的读者,定位为精英阶层乃至帝王家。换言之,传统中国缺少为普罗大众写书、普及人文的传统。相反的,西方自中世纪以来,更多的将目光由“神性”转移到“人性”上,文化的重心也由“神学”走向“世俗”,这一过程被称为“走出中世纪”。但不论是“神学”还是“世俗”,都重视向普罗大众布道,因此西方盛产各类文体的人文普及读本:写给孩子的童话、故事、寓言,写给青年的哲学读本,打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科普作品……幸运的是,民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大众的精神需求,自己生产或引入了各种精神食粮不说,还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诚乃功德之举。


编辑:郑文丰

编审:肖    燕

签发:张    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