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三品书屋】系列之——荐经典 享亲子夜读 第一篇《呼兰河传》

【三品书屋】系列之——荐经典 享亲子夜读 第一篇《呼兰河传》

2023-05-10 14:56:27

荐经典

享亲子夜读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点击上方图标播放


推荐词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朗读者介绍

四(8)班蒋伊诺和她妈妈


赏   析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绳、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作品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和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现代女作家,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河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官吏家庭。因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40年,客居香港期间,萧虹创作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它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片段欣赏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推荐人介绍


刘君丽

宜兴市教学新秀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三品传媒工作室出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供稿:刘君丽    编辑:许征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