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熹文
还在奥克兰住的时候,我和朋友迷过一阵子虹影的书,只要图书馆的中文书架上缺席了她的书,准是被我们借走的。
虹影的文字非常有特点,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童话,都带着时空的记忆。我记得在其中一本书上看到过虹影的照片,她带着巨大的黑色帽子,整个人是影子似的。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影像,竟与想象毫无出入,她就应该是这样隐藏于世间的女巫,活了好几个世纪,只有她才懂得悲喜剧运转的规律。
后来在一档国外美食节目中再次看到她出现,真实的人也有一番神秘的气息,她全身都是英伦风情,大概是世界另一面的英国文化养活了她的灵魂,镜头下的她逛着菜市场,蔬果鲜明的颜色刺眼。
她俯下身挑选,像对它们说着复苏的咒语,这场面让人觉得“真好,女人就该活成这般神秘。”
文字是作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才华不是凭空而来的,。
从以酗酒和倾向知名的多萝西帕克,再到挣扎中的现代女性作家,女人若去写作,一定是有什么非说不可的,不然做个忙碌的主妇或是职场白领,这些显然是更健康的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虽然不是女人却道出了很多作家心声)常常后悔以写作为生,“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有自己的职业,从事写作只是在……而我是不得不经常地歇一歇东西,因为这也是我赖以维持生计的。”
虹影不一样,她是注定要去做作家的,《饥饿的女儿》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很多作家写字时是面向着所有人,带有一种“讨好的心态”,想让全部人满意。
然而虹影的文字是自顾自的,它掏空自己地讲述一个巨大的秘密,漫长而深刻,这样的文字注定会带来很多很多的读者,但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此时此刻,她把这个秘密,从头到尾地,只讲给你一个人听。
这本书来自虹影的三十五岁,她对过去做了一个不加修饰的总结。
这个月我们的读书主题关于“原生家庭”,我在读者的留言中看到八零九零后普通儿女相似的成长轨迹——父母争吵不堪,自己挨打受骂,成年后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婚姻……我们都觉得自己痛苦,走不出来,一丁点小事就能指向5岁时被毒打的那次经历。
这些成年后依然感知得到的创伤自然有根有据,但是有多少人把“原生家庭”当做“人生平庸”的借口?若发自内心想拯救自己,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看看其他人的一生,历经沧桑却活出自我的故事,保证会令你立即振奋起来。
《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她化身故事中年轻姑娘六六,向你讲述一个特定年代下,私生女六六以及其家庭的命运,期间“饥饿”是整本书的主线。
这本书被称为“食的饥饿,爱的饥饿,性的饥饿,一个时代的饥饿”,这是个刺痛人心的悲剧,不确定的命运,被侵犯的爱情,缺少爱的生命……但这也是人们所认为的虹影才华的来源。
一本书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与作者生命历程的联结。《饥饿的女儿》为虹影带来三十多个国家的读者,也让她的文字以及魅力更持久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虹影的文字是一定要读的,这会给你的世界观带来一些改变,让你在穿越到苦难时代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渺小。
看《上海魔术师》的时候,虹影有这样一句话说得我心里难过,“谁有耐心坐下来,如张爱玲小说写的那样,点一柱香,看这本小说?没有,现时读者没这份闲心。”
今天决定,再读一遍饥饿的女儿,如三年前那般郑重,在冷起来的雨季,找不到一柱香,却要用尽感官的全部力量。
…THE END…
作者:杨熹文,2016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一个住在新西兰房车上的姑娘,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火热销售中,讲述一个姑娘如何在异国用野路数从一无所有到诗和远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杨熹文,微信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杨熹文(yangxiwe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