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胜利一中校友的心灵自传正式出版

胜利一中校友的心灵自传正式出版

2023-05-10 14:56:27

  胜利一中93届校友林辛乐的著作《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于2015年10月28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70后心灵成长史,作者审视从前的自己,书写岁月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那些坎坷的成长经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那些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亲情、友情、爱情,都在作者笔下得到注解与诠释。这是一首青春之歌,既有青春的期待与迷惘,也有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与思考。作者以平实的笔调,真实地对照自己的内心,写下这部心灵自传,全文23万字,其中有3万余字回顾在胜利一中度过的高中校园生活,全景展现1990~1993年胜利一中校园生活原貌。该作品曾于2011年7月5日-2012年3月15日连载于《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



让文学之光照亮并温暖这个城市

 

  ---作者在东营日报社组织的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编辑老师和文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东营日报社组织这样一次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我有机会倾听各位领导老师和朋友对我的作品的意见和感受,有助于自己在写作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同时,参加这样的活动又感到非常惭愧,更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因为自己的作品实在承担不起“研讨”这个词,自己顶多算是个“文学爱好者”,写的东西也只是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浅显文字,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所以真诚地希望大家批评指教。但是,从这个活动的本身来看,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东营日报这种“开放办报”的胸怀,正是这样的胸怀让我这个无名小辈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字的平台,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样一个和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结识诸位良师益友。

  说到《岁月有痕》,这应当是自己送给自己36岁的生日礼物。从23岁到36岁这13年间,自己很少写文字,只是写了几篇纪念自己的父母和妹妹的亲情文章,在今年36岁生日之际,自己突然想写点文字,站在今天的高度,写写从前的自己,所以文中就出现了一个“你”,这个你,既是自己,也是70后这代人的一个缩影。其实,人的一生并不漫长,能做好的事情也并不多。有时我经常在想,作为先哲的孔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行走了才73年,7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流星闪过的一瞬,作为凡人,我们那一瞬可能连光泽都谈不上,没有人会在意。所以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今年3月底的一天凌晨2点多,经过一些构思,灵感突然来了,我从床上爬起来写了前三节,自我感觉还可以,以后基本上坚持每天一篇,遇到工作忙的时候就抽空闲时间写,一直到现在写了8个月了,直到昨天写到了128节,从出生开始写到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

  其实,这8个月的写作历程就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写作,认识了全国各地和东营网的许多文友,这些都是心灵上的朋友,因为大家因文字相识,彼此心灵相通。应该说,没有这些朋友的鼓励,是没有《岁月有痕》的今天的,经常是刚写完一篇,就发到QQ空间和东营网上,然后和朋友交流,听听大家的意见。相比天涯社区等著名论坛而言,东营网有其独特的文学氛围,也有一些执着的文学爱好者,应该说,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片纯净的文学天空,找到了知音,也收获了文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部作品从一开始起,自己没有什么写作轮廓和计划,就是随着自己的心灵记忆和成长经历,写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也就是那些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一些人和事。写作之初,我的作品受到了一些文友的不理解和质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36岁还不算老,为什么急于写自传?雨果写自传才从40岁开始,而我要说,36岁是自己最好的一个年纪,人生阅历和经验有了,身体状况还可以,可以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总结一下,更利于走好以后的路。况且有专家说,男人的更年期是56岁,56岁以后记忆力会逐渐衰退,到那时写,恐怕很多事就会想不起来了。二是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写自己?这个问题,我前面说了,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或是一个高度审视从前的自己,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我也曾试图把以前的章节改变一下,把“你”换成“我”,但是一换人称,味道就变了,很多感觉没有了。对于这些不解和质疑,我曾经迷惑和犹豫,但是这个时候,我的挚友黄国明的一句话深深地启发和鼓励了我,他说,在一个真实地对照和记录自己的内心的人面前,别人的评价仅供参考!

  于是,我坚持写自己内心的东西,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真实感悟,也许惟有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和小说相比,我的自传应当是心灵散文,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只是沿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写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有一个目的,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看,他今年6岁,再过几年,他就可以阅读我的文字,可以从他的父亲成长经历中品味得与失,汲取我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我曾想过,即使自己的作品不被发表,不被印制成书,我也要给儿子打印一份,这将是我这一生留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今年7月5日,《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开始连载我的这部作品,这对我的写作而言是种莫大的激励,这将意味着我即将写下的文字都将见诸报端,我自问,自己何德何能,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非常感谢东营日报的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作品的知遇之恩,你们的认可是鼓励也是鞭策,更是我写作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也开始注意这份在我们东营本地最有个性和特色的报纸,他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文学,为更多的油城市民所喜爱,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分局旁边一个小卖部,也在订阅《东营日报》和《黄河口晚刊》,这使我对这两份报纸刮目相看!从今年7月份起,我也开始从报刊亭订购这份报纸,而且一订就是4份,每当拿到它,就有一种亲切感,这份报纸开始和我的生命有了渊源,我珍惜它,如同珍惜我难忘的青春岁月。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乃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不管如何,我都将坚持按着自己的感觉和风格写下去,一直写到2002年自己27岁从警为止。在这个繁华喧嚣的物质世界里,保持一颗安静的心灵是非常难得的,我相信今天到场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们,都是有这样一颗安静而深邃的心灵,我们因文字而相遇,因为相遇而相知,在今天的讨论会上,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大家面前,我还是个学生,对于大家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我愿洗耳恭听。

  最后我用我喜爱的作家傅爱毛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个国家对文学的尊崇有多高,就标示着它对人本身的尊崇有多高。无论物质发展到多么高精的程度,都不可能覆盖我们的心灵,文学的精神是不死不灭的。它将永远像高高扬起的火把一样,照亮并温暖这个世界!

  再次感谢东营日报社的各位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的关注、帮助与支持,感谢各位朋友对我的关怀与厚爱!

  谢谢大家!


记者专访《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

 

  让这面镜子,照亮我们灵魂深处

  本报讯 2011年7月5日开始,本报开始连载东营本土作家林辛乐的自传体散文《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连载以来,也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响应,作品没有色情描写,没有血腥暴力,没有刺激噱头,没有流行元素,却让无数的读者感动着,分享着,期待着,丝毫不嫌冗长,不觉拖沓,反而常读常新,回味无穷?那就是因为它的真实,真情,真心。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透视了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对照自己内心写下了这部心灵自传。11月26日,记者对林辛乐进行了专访。

  36岁的林辛乐已经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变故,高考失利,大学半年后又因成绩不好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并成功考入西北大学,母亲、妹妹、父亲自1998年——2001年间相继去世……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林辛乐从今年3月份开始动笔到现在已经写了整整8个月。作者敢于直面自己,随着自己的心灵记忆和成长经历,写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一些人和事,其中贯穿了作者对于生命、亲情、友情、爱情的诸多思考,也透视了官二代、追星、售卖假药、等社会现象。

  记者:为何想到要创作这样一部书?

  林辛乐:《岁月有痕》应当是自己送给自己36岁的生日礼物。在今年36岁生日之际,自己突然想写点文字,站在今天的高度,写写从前的自己,所以文中就出现了一个“你”,这个你,既是自己,也是70后一代人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底的一天凌晨2点多,灵感突然来了,我从床上爬起来写了前三节,以后基本上坚持每天一篇,遇到工作忙的时候就抽空闲时间写,一直到现在写了8个月了,写到128节,从出生开始写到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

  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是纪念我的父亲、母亲、妹妹。父亲、母亲、妹妹已经在1998年到2001年间相继去世。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看,他今年6岁,再过几年,他就可以阅读我的文字,可以从他的父亲成长经历中品味得与失,汲取我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记者:作品中提到的事情都是现实中你经历的么?这部作品以后会有怎样的故事?

  林辛乐:我坚持写自己内心的东西,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真实感悟,也许惟有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和小说相比,我的自传应当是心灵散文,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只是沿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写自己的心路历程,随着自己的心灵记忆和成长经历,写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也就是那些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一些人和事。我将坚持按着自己的感觉和风格写下去。

  现在作品刚刚写到自己毕业参加工作。接下来的章节进入高潮部分,要出场很多重要的人物,内容会更精彩,在基层采油队工作两年,之后妹妹去世,父亲去世,自己考上公务员后却遭遇车祸等等。一直写到2002年自己从警为止。作品主题主要是揭示奋斗的人生,只要奋斗,机会总会给有准备的人。

  记者:通过作品能看出,您经历了很多的不幸。但您都乐观的走过来了。您怎么看待以前经历的不幸?

  林辛乐:从大学毕业后,我已经渐渐适应了逆境生活了。从我小时候起,妹妹是个残疾人,之后又经历了很多不幸。我想说,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人与人的差距就在遇到逆境时是怎么做的,有些人会因此而沉沦,而有些人却会昂扬向上。我现在已经看淡物质生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精神上更高贵,我始终认为富是物质上的,贵是精神上的,代表尊严和品行;富体现人的生活质量,贵则体现人的生命品质。我希望我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每次给父母上完坟回来时,我都会想:世上万般哲理,最大的哲理就是每个人都会死,而且这一天在逐渐地靠近我们,所以除了更好地活着,我们别无选择。

  记者:文章为何要用第二人称“你”来描写?

  林辛乐:我认为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或是一个高度审视从前的自己,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我也曾试图把以前的章节改变一下,把“你”换成“我”,但是一换人称,味道就变了,很多感觉没有了。也曾经有朋友提出质疑,对于这些不解和质疑,我曾经迷惑和犹豫,但是我的挚友黄国明的一句话深深地启发和鼓励了我,他说,在一个真实地对照和记录自己的内心的人面前,别人的评价仅供参考!

  记者:刚刚36岁,还不算老,为什么急于写自传?会集成书出版吗?

  林辛乐:36岁是自己最好的一个年纪,人生阅历和经验有了,身体状况还可以,可以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总结一下,更利于走好以后的路。况且有专家说,男人也有更年期,56岁以后记忆力会逐渐衰退,到那时写,恐怕很多事就会想不起来了。

  写作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我全部写完后争取能出书。这也将是我这一生留给儿子最好的礼物。现在有一位浙江的朋友“七七”为我的作品前126节制作了电子书,里面配了文中提到的音乐,能从我的个人博客(http://lxl9871.blog.163.com)中下载。

  记者感悟

  如清风,吹拂过心田

  初读《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时,有些看不见的手指,如懒懒的微风似的,在我的心上,奏着缓缓的乐声,时而悲伤时而喜悦时而奋起时而流泪。我的心被这部作品深深的牵引着,不说话,默默感动着。

  这部作品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年轻的作者已经经历了如许多的不幸,丧母丧父,妹妹去世等等。无法想象,作者是忍着怎样的悲痛去叙述当年的诸多不幸,而每一次描述对于感情深沉的作者来说也将是一次刀刺心田和灵魂历练。经历了如此多的不幸、挫折之后,文章中却处处留漏出积极向上的姿态来,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母亲、对父亲、对妹妹和对恋人的深切的爱,对朋友的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

  这是一个70后对照自己内心写下的自传,敢于写自己、面对自己甚至剖析自己。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大抵都是一样的,在林辛乐对苦难和幸福的感触里,在他对亲情对爱情的诠释里,所引起的共鸣会让我们的心灵相通。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事件,喜悦与悲伤,苦难与绝望,寂寞与喧嚣,无处安放的心绪与无以言表的情结,有些事一辈子沉寂,有些人一辈子沉默,终难找到倾泻与释怀的切口。林辛乐找到的出口是文字,他将三十六年来一段岁月的酸甜苦辣,杂味繁呈堆积于心灵的暗窖中慢慢发酵,悄悄散溢出生命中最纯净的味道,犹如那些黑白老电影,没有刻意的修饰,没有特技上的渲染和制作,一切都是淡然的娓娓道来,眼之所见,心之所悟,都打包存在于《岁月有痕》心灵徜徉的文字间,一任角落里那些记忆缓缓流淌于纸上,唤起你我心底最深处的震撼与震动。

  现实中见惯了太多遭遇不幸、一蹶不振的事例,蓦地看到这样一个坚强而乐观的“你”,备受鼓舞。有时跟着“你”一路欢歌,有时又为遭遇不幸而唏嘘暗叹,又仿佛透过时空与当年的那个“你”直接对话,感觉我已等待的太久了。(记者陈同磊)




网购新书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如果您还没有加入胜利一中校友会的大家庭,请联系微信号:BLUE752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