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投稿 商务合作 直播服务 活动策划13972711818
伴随着一篇《我是范雨素》自传体文章在朋友圈的刷屏,很多网友都记住了一个名字—— 范雨素 。
与许许多多从湖北走出去的北漂族一样,范雨素出身湖北襄阳农村,是一位农民工,现在北京做育儿嫂。
范雨素
唯一不同的是,这位大城市中的育儿嫂其实是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空闲时,她用纸笔写了十万字,写下两个家庭的真实故事。用文字中释放出的惊人力量和人格魅力,在一夜间,引来了100000+的点击,俘获了无数网友。
想想,上次,一个普通人名字在朋友圈刷屏,应该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作者,湖北农民诗人余秀华。
农民诗人余秀华
有人说,她是第二个“余秀华”。那么,谁是范雨素?
这得从微信公号“正午故事”发表的一篇7000字“自传”《我是范雨素》说起......
“曾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范雨素“自传”的第一句话,也是令很多读者记忆最深的一句话。
范雨素蹲在皮村工友之家接记者电话。
范雨素出生在襄阳农村,她说,“母亲生了五个娃子,没有一个省心”。范雨素的大哥因在家务农而郁郁寡欢,少年得志的二哥一度沉迷赌博债台高筑,智障的大姐20岁就去世了,曾患小儿麻痹症的二姐最后找了个文盲结婚。
因为不能忍受在乡下的枯燥日子,20岁那年,范雨素去了北京。“手笨”的她挣钱困难,便草草和一个东北人结婚,随后生了两个女儿。“孩子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我实在受不了家暴,便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襄阳求助。那个男人没有找我们。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范雨素写道。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呆得太久,范雨素不久又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北京,“我做了育儿嫂,看护别人的孩子,每星期休一天。大女儿在东五环外的皮村,在出租屋里看护小妹妹。”
“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范雨素如此形容当时的状态。
家境不好,范雨素初一就辍学了,读书却始终是她的最爱。“童年唯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就是我八岁时看懂一本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没有一个人发现过,也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我自己为自己自豪。”
因为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喜欢看书,范雨素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她不光看知青文学,还看《鲁宾逊漂流记》《神秘岛》《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等等。“通过看小说,我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了如指掌。只要报一个地名出来,我就知道在世界上哪个大洲。说一条河流出来,我能知道它流向地球上的哪一个大洋。”
作者的手稿。她一直在写随笔和长篇纪实。
在北京打工的这二十多年,范雨素仍然坚持了阅读习惯,除了纸质书,她还关注了很多文学期刊的公众号。她在北京皮村的房子只有十多个平方米,但床下、桌上都堆着各种书。
一个女人在北京带着两个孩子,生存殊为不易,范雨素的大女儿因此没有正经上过学。不过她坚持用阅读与无私的母爱,帮助大女儿成长,“她今年20岁了,眼下在上海当白领,收入也很不错。”
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范雨素陆陆续续去潘家园、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为啥买了这么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论斤买很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范雨素说。
2014年,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热爱文学的范雨素去报了名。每个周日晚上,那里都有优秀学者来给与她一样的进城务工者讲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范雨素开始尝试自己写小说,“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我写了十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名字我想好了,就叫《久别重逢》,写的都是我们家族十多个人的真实故事。”范雨素透露,“去年其中的一个故事在网上发表后,就有杂志社找到我,真是非常意外。”
“我就是底层群体的一员”
来自《我是范雨素》:“谁是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
正如她所说,当育儿嫂很忙,但“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文学可谓“精神欲望的满足”。
范雨素:“我不喜欢那种作家,以高高在上的笔法写底层。我是很不舒服的。我还跟文学小组的慧瑜老师抗议:我说怎么可以这样写啊!他真的比我们高贵吗?”
至于走红后的生活,范雨素说:“我不相信它会有什么改变,我年龄大了没有什么痴心妄想了,我只希望这件事能尽快结束。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我不适应有这么多人关注我。我对文字没有自信,我也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我也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了,而且我对劳动并不惧怕。做小时工、育儿嫂也不是最低的工资,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范雨素说,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喜欢北京书多,国图和首图都很熟悉,两个月去一次。至少还会在这里呆十年吧,等小女儿在北京上完大学。
的确,这篇篇10w+的自传诞生,显得很特别。几乎不符合任何网红教材里的套路,其成功的关键可能仅仅来自于真实带给人们的感动。微信用户“米菲Femi”称,我看得泣不成声,记不住上一次被文字感动成这样是什么时候了。
可以说,她的文字,是乡村表达里的一股清流。这种真实到残酷但诙谐到睿智的文字,恰恰成为打动到人们的重要因素。
,文学是什么?对于范雨素,这或许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以此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梦想。
来源:长江日报、 蓝鲸传媒、北京青年报,、网络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蕲春人交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