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张爱玲遗稿《小团圆》横空出世,引起读者关注和极大争议,《小团圆》是虚构小说还是作家的情感自传?尘封多年的《小团圆》究竟该不该出版等一系列问题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10月20日,张爱玲另一部遗稿《少帅》中文简体版在北京出版。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张爱玲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学者止庵等到场为读者梳理《少帅》书里书外的情节。
止庵还透露,随着《少帅》出版,这两天一直问宋以朗先生,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出版?“宋先生讲,还有两篇散文作品在整理中。但是张爱玲小说,别期待了,没了。”
张爱玲生前创作的小说《少帅》将写作视角从以往周遭转向大历史、大人物。据出版方新经典文化介绍,《少帅》是张爱玲投入最深的小说之一。在她生前给朋友的信中说,“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中心”,可见用情之深。
该书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大时代的背景、时代造成的英雄人物、“倾国倾城”般的爱情故事,这样好的小说题材极为难得,因此自1956年张爱玲起意写这部小说开始,就极为重视,多方搜集资料。1961年10月她曾远赴台北搜集写作材料,1962年3月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有了多年的酝酿储备,她很快便开始动笔创作,1964年小说写出约三分之二,1966、1967年在给朋友的信中她还表示要继续写下去,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由于《少帅》是张爱玲生前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稿,小说结局也将成为永久之谜。
【相关阅读】
作为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先生借这个场合详细介绍了《少帅》写作和出版的故事,以及张爱玲在去美之后的写作经历。
《少帅》是张爱玲1960年代在美国写的一篇英文小说,当时没有出版。她跟朋友提过,确实没有人看过,外边人应该都没有看过《少帅》英文版。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去世之后她的遗物寄到香港给我爸爸妈妈,《少帅》是其中一个英文打字稿。当时,我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它。1997年,我妈妈将张爱玲的一部分有关英文的书信跟打字稿捐给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其中就有《少帅》英文稿。当时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因为我没有关心过。在美国,我没有关心张爱玲遗物处理的事情,是我妈妈做决定,我姐姐负责跟南加州大学联络。就是说(《少帅》)这篇文章在1997年放在了南加州大学图书馆。
理论上,我妈妈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这篇文章当年没有出版。可是张爱玲写了这一篇小说,可以不出版,但也可以让大家去做研究。从1997年到2010年,英文稿一直放在南加州大学,其实没有其他研究者做过任何工作。到了2007年,我开始处理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时候发现,传记里说她在1960年代写过一篇《少帅》,,可是没有任何解释。为什么当年没有出版,她究竟写了什么,都完全没有资料。
两年前,我开始考虑《少帅》怎么处理?我觉得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比如南加州大学在图书馆网站已经放出了(《少帅》)英文版。可是有一个问题,当年稿子是用英文写的,有兴趣的人应该差不多都是中国人,他们看英文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最后,我决定出版英文版跟中文版,也就是今天的《少帅》。
2014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少帅》
我一路做下去(指整理出版张爱玲文学遗产)一路在学。比如,2007年李安拍了电影《色|戒》,其实后边有创作故事,我知道那个故事没有说出来。结果外边(对电影)有不良的效果。所以,2009年我出版《小团圆》的时候,我知道可能会有这种事,(在出版的时候)我说出《小团圆》历史,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当年没有出版?这些东西应该事前解释。
所以《少帅》书里边也有一篇这样的东西,说为什么张爱玲当年写出这样一个小说,为什么当年没有出版?那是一部分。另外,,我觉得人们一定会对张爱玲历史史实有疑问,所以这本书里边,也有一章有关张爱玲写作的历史史实怎么来的?有没有可信性?
《小团圆》出版以后,我以为事前工作做得很好,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可能有人会看不懂这本书。当年不觉得需要提供关于文学作品的看法,结果有点乱。所以这本《少帅》副本里边,也有一章是我的朋友冯老师(冯睎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为什么她对《少帅》这个故事有兴趣呢?她没有说出理由,我猜她对那个故事有兴趣是因为有点像《倾城之恋》,西安事变其实成就的是赵四小姐。
张爱玲还有一篇没有出版的散文,里边不停地说英国国王爱德华的故事。爱德华当年因为跟一个已婚美国女士一起,所以他最后是退位,这是跟他爱的女人在一起的唯一办法。张爱玲喜欢的都是国家大事跟个人爱情两方面的一些事。
张爱玲看不懂少帅是怎么一个人?其实张爱玲也看不懂赵四小姐想什么、看到什么。所以她觉得没有办法写下去,因为两个主角都看不懂、看不清楚。后来她有一封信说,“我现在开始写得非常心累”,她觉得自己投入了赵四小姐的角色。其实《色|戒》的故事,当初也是说写不出来。因为她没有当过间谍,所以写不出来,后来写得非常心累,也因为她投入当中。
张爱玲用英文写的长篇其实有三篇,先前两篇是《雷峰塔》跟《易经》,1950年代写的,第三本《少帅》是1963年左右。为什么她要写这些?结果怎么样?1952年,张爱玲从上海到了香港,1955年去美国。应该从1956年开始,写《雷峰塔》和《易经》,为什么不再写(中文)长篇小说?其中一个原因是钱。张爱玲小说不可能在大陆出版,她留在香港,一个作家赚不到什么钱的?唯一办法就是替报纸写专栏,可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为当年香港的专栏作家比如给八份报纸写,每一份报纸写一个专栏600字,每天不停地写下去,变成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只不过知道你每天要写4800字,分八个题目。
所以她是去了美国,可是美国不可能写中文,而她对自己英文有点满意,所以试试写英文。写什么题目?最简单的就是把自己拿手的东西写出来,就变成《雷峰塔》《易经》这样的小说。
看看她写作的结果怎么样?1957年有一封信,她跟我爸爸妈妈说,想写《雷峰塔》和《易经》大纲,那个大纲其实是今天中文看到的《小团圆》,一个故事跳来跳去,从前面到后面跳来跳去。她开始是有想法的,可是她给了丈夫跟经纪人、其他人看初稿,没有人看得明白她在写什么。所以,她觉得故事可以留,可是大纲不可以留。最后变成今天的《雷峰塔》。后来这两本书没有出版,。
所以她觉得要写一些故事,,那就是《少帅》。她写了之后,按她的说法是写了三分之二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但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写完。那三分之二内容,她给了经纪人、给了丈夫和另外一个美国人——他应该有中国妻子,她给三个人看。丈夫和经纪人都觉得,故事里边实在太多人物,太多名字,没有办法跟上去。最后《少帅》也没有出版。
我在美国住了三十多年,所以我的普通话讲得一塌糊涂。你看看这篇英文《少帅》,如果有人给我看这篇文章,让我给个意见,我开始会觉得非常之难看。比如不懂中文只会英文的,看看里边一些句子,会看得莫名其妙。举一个例子,她讲一男一上鸳鸯交颈,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是鸳鸯交颈?什么是鱼水之欢?美国人没有这种概念,一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在说什么,男上做什么,也看不出来。
如果有人告诉我说“给你看一篇张爱玲《少帅》”,因为我知道张爱玲的其他作品,所以我会发现这篇《少帅》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因为我知道这也是张爱玲写的。我明白,里边她想说的是什么——尤其当我看到她书信里边说发觉《少帅》写作很艰难,并用了“投入”(这样的说法)。其实赵四小姐就是她自己。如果没有跟我说这是张爱玲写的,那这一篇英文小说是非常不好看的。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